2019年04月號 心動時刻
每個人都該做的「斷捨離」
宏遠興業 / 丹尼爾
「由儉入奢易,由奢返簡難」,「行為」直接影響了習慣的養成與觀念的建立。現在開始,下定決心展開「斷捨離」,別讓多餘、重複的物品塞滿了有限的空間!
從悲情中領悟
媽媽幫孩子整理淩亂的房間、扔東西的場景稀鬆平常,但若家裡大人還健在,孩子主動建議或動手替長輩丟這扔那,就會被認為大逆不道。其實,步入老年後,處理事情的活動力退化,對於環境的敏感度也降低了,如果不刻意打理,生活物品的堆積是常事。不例外的,我也是在父母走後才開始著手整頓,面對滿衣櫃的衣服與大量的紙張等說不清的物資,帶著依依不捨的悲情與無奈,只能以哀戚與尊重的心情,用零散的時間,耐心的處理捐贈、丟棄、回收、收藏等事宜,一整理就是一年的功夫。因為傳承了父親的好習慣,我是個特別注重整齊及喜歡動手整理的人,接觸「斷捨離」的概念是透過一些日本與歐美的著述,當自己也面臨長輩們留下的尷尬局面時,就在心裡立下了「絕不讓下一代再次面對這種窘境」的誓言。
胖子不是一天養成的
通常我們看到的是事情的結果,但「習慣」卻是形成結果的原因,就好像人不會忽然吃成胖子,一定是日積月累的超額熱量逐漸造就。想要維持體重,只要「攝取的熱量等於消耗的熱量」即可;若想要減重,就必須「攝取的熱量小於消耗的熱量」才行,同樣的,要想生活的輕巧也必須如此。
簡單來說,打開抽屜,通常會發現一堆筆、好幾個橡皮擦、幾本大小不一的便利貼等,既有的使用不完,新的文具放不進去,事實上,大多數人存放了一輩子也用不完的多餘物品。放大到生活周遭來看,廚房裡的鍋碗瓢盤、衝動購買的家電用品、只進不出的服飾鞋包、堆積如山的雜誌報紙,還有放滿整桌的化妝保養品,過度購買、收集,以及沒有定時清理的習慣,讓多餘、重複的物品塞滿了有限的空間。「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應該是最佳的詮釋了。
太多的不捨、可能與不滿足
生長在物質缺乏的戰亂年代,長輩們通常有勤儉持家的習慣與美德,家裡發現的老式呢絨大衣及斑駁的儲物木箱就是明證,不捨得扔、留著紀念是他們的心裡狀態,對他們來說,這些物資的懷念價值更勝於實用性,而晚輩處理最多的也是此類物件,姑且歸類於隔代親情型的「斷捨離」。不僅如此,大大小小、形狀各異的瓶瓶罐罐,或是滿坑滿谷的塑膠袋場景亦司空見慣,留下他們的理由是「以後或許會用的可能性」,如同衣櫃裡的各色衣服可能要搭配不同場合一樣,我們看重了它們的使用性,卻忽略了控制它的量及保存的品質與方式。又如臺灣上市櫃公司的股東會紀念品是全球絕無僅有的,到了開會旺季,小股東們奔波於各會場或紀念品發放點,很多家庭因此多出了一箱箱同質性很高的紀念品,事實上,這些紀念品根本沒有真正創造出實用性,也沒有所謂的紀念價值,純粹是心裡上的不滿足延伸出來的問題。
搬家是執行斷捨離的大好時機
個人因為居住或工作需求,搬家的經驗豐富,辛苦但深刻體會這種行動的優點。定居是現代的生活常態,人一旦定下來,就會開始儲物,把這個留下來、把那個也存起來。不過,每逢搬家,就會主動發起或經歷一次「斷捨離」程式,不論是基於運輸成本的考量,還是空間大小的原因,我們通常不會把大量、雜亂的物資,原封不動的搬到一個新地方,也因此有了處理和瘦身的機會。「可能會用到」或「不捨得」的情愫,此時會變得薄弱很多,因為下一站的新鮮感會促使你捨舊佈新。回憶2017年中,自大陸調回臺灣工作時,我托運了五大七小,共十二箱個人物品,相對的,也放棄了相同份量的物品,搬遷讓我做了瘦身的選擇,也充分體會了「斷捨離」的真諦。
職場的實踐
從人性觀點來看,辦公室家庭化無可厚非,因為上班族一天平均有10個小時以上在辦公區域活動。從企業管理的角度來看,專業形象、現代感呈現與效率運作才是重點,因此企業的需求應該優先考量。在私領域方面,辦公桌是否許個性化的佈置、牆面是否能懸掛私人照片、私人物品是否規劃一定的儲放空間等,牽涉到人性化管理的設計;而就公領域來看,紙本檔案的管理方式、辦公傢俱的標準化制定、上班穿著的規定等,整體規劃應優先於個體。「斷捨離」的觀念可以在這兩個領域同時發揮效果,例如:檔案標準的歸檔時間及裝訂方式、哪些檔案是不准列印出來的、個人空間與公共空間允許置放物品的規定……等,制定好相關規則後,除了交付個人自我管理外,適時的檢查、督導與調整,才能讓大家有所取捨、有所遵循,一旦形成自律與紀律,「斷捨離」將塑造出企業的格調與形象。
從環保出發,養成習慣
簡單來說,「斷捨離」就是簡單或簡化,包括:數量上的減少(如果三雙鞋可以應付所有場合,就不需要擁有第四雙或更多鞋子)、生活態度上的改變(隨性採購調整為有計劃的採購,單次使用調整為多次使用或重複使用)。
資本主義下的企業經營理念,強調逐年成長,背後呈現的是大量的製造與銷售,消費者則被教育為加速消費或浪費,對地球環境來說,卻是過度的虐待與加速破壞。雖然有責任的企業會做社會公益,但沒有企業會主動鼓吹「斷捨離」。政府沒有覺醒、企業不付諸行動,不表示個人不能做,無需什麼華麗的理念、高調的理想或遠大的目標,只需制定一套適合於自己的「斷捨離」守則,照著實踐、彈性調整,盡力把觀念的種子散播出去,盡力影響更多人,不為什麼,只為維繫地球永續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