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English version is AI translated.

Continue
本期索引

2019年04月號 心动时刻

每个人都该做的「断舍离」

宏远兴业 / 丹尼尔

  「由俭入奢易,由奢返简难」,「行为」直接影响了习惯的养成与观念的建立。现在开始,下定决心展开「断舍离」,别让多余、重复的物品塞满了有限的空间!


从悲情中领悟
  妈妈帮孩子整理淩乱的房间、扔东西的场景稀松平常,但若家里大人还健在,孩子主动建议或动手替长辈丢这扔那,就会被认为大逆不道。其实,步入老年後,处理事情的活动力退化,对於环境的敏感度也降低了,如果不刻意打理,生活物品的堆积是常事。不例外的,我也是在父母走後才开始着手整顿,面对满衣柜的衣服与大量的纸张等说不清的物资,带着依依不舍的悲情与无奈,只能以哀戚与尊重的心情,用零散的时间,耐心的处理捐赠、丢弃、回收、收藏等事宜,一整理就是一年的功夫。因为传承了父亲的好习惯,我是个特别注重整齐及喜欢动手整理的人,接触「断舍离」的概念是透过一些日本与欧美的着述,当自己也面临长辈们留下的尴尬局面时,就在心里立下了「绝不让下一代再次面对这种窘境」的誓言。

胖子不是一天养成的
  通常我们看到的是事情的结果,但「习惯」却是形成结果的原因,就好像人不会忽然吃成胖子,一定是日积月累的超额热量逐渐造就。想要维持体重,只要「摄取的热量等於消耗的热量」即可;若想要减重,就必须「摄取的热量小於消耗的热量」才行,同样的,要想生活的轻巧也必须如此。

  简单来说,打开抽屉,通常会发现一堆笔、好几个橡皮擦、几本大小不一的便利贴等,既有的使用不完,新的文具放不进去,事实上,大多数人存放了一辈子也用不完的多余物品。放大到生活周遭来看,厨房里的锅碗瓢盘、冲动购买的家电用品、只进不出的服饰鞋包、堆积如山的杂志报纸,还有放满整桌的化妆保养品,过度购买、收集,以及没有定时清理的习惯,让多余、重复的物品塞满了有限的空间。「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应该是最佳的诠释了。

太多的不舍、可能与不满足
  生长在物质缺乏的战乱年代,长辈们通常有勤俭持家的习惯与美德,家里发现的老式呢绒大衣及斑驳的储物木箱就是明证,不舍得扔、留着纪念是他们的心里状态,对他们来说,这些物资的怀念价值更胜於实用性,而晚辈处理最多的也是此类物件,姑且归类於隔代亲情型的「断舍离」。不仅如此,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瓶瓶罐罐,或是满坑满谷的塑胶袋场景亦司空见惯,留下他们的理由是「以後或许会用的可能性」,如同衣柜里的各色衣服可能要搭配不同场合一样,我们看重了它们的使用性,却忽略了控制它的量及保存的品质与方式。又如台湾上市柜公司的股东会纪念品是全球绝无仅有的,到了开会旺季,小股东们奔波於各会场或纪念品发放点,很多家庭因此多出了一箱箱同质性很高的纪念品,事实上,这些纪念品根本没有真正创造出实用性,也没有所谓的纪念价值,纯粹是心里上的不满足延伸出来的问题。

搬家是执行断舍离的大好时机
  个人因为居住或工作需求,搬家的经验丰富,辛苦但深刻体会这种行动的优点。定居是现代的生活常态,人一旦定下来,就会开始储物,把这个留下来、把那个也存起来。不过,每逢搬家,就会主动发起或经历一次「断舍离」程式,不论是基於运输成本的考量,还是空间大小的原因,我们通常不会把大量、杂乱的物资,原封不动的搬到一个新地方,也因此有了处理和瘦身的机会。「可能会用到」或「不舍得」的情愫,此时会变得薄弱很多,因为下一站的新鲜感会促使你舍旧布新。回忆2017年中,自大陆调回台湾工作时,我托运了五大七小,共十二箱个人物品,相对的,也放弃了相同份量的物品,搬迁让我做了瘦身的选择,也充分体会了「断舍离」的真谛。

职场的实践
  从人性观点来看,办公室家庭化无可厚非,因为上班族一天平均有10个小时以上在办公区域活动。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专业形象、现代感呈现与效率运作才是重点,因此企业的需求应该优先考量。在私领域方面,办公桌是否许个性化的布置、墙面是否能悬挂私人照片、私人物品是否规划一定的储放空间等,牵涉到人性化管理的设计;而就公领域来看,纸本档案的管理方式、办公家俱的标准化制定、上班穿着的规定等,整体规划应优先於个体。「断舍离」的观念可以在这两个领域同时发挥效果,例如:档案标准的归档时间及装订方式、哪些档案是不准列印出来的、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允许置放物品的规定……等,制定好相关规则後,除了交付个人自我管理外,适时的检查、督导与调整,才能让大家有所取舍、有所遵循,一旦形成自律与纪律,「断舍离」将塑造出企业的格调与形象。

从环保出发,养成习惯
  简单来说,「断舍离」就是简单或简化,包括:数量上的减少(如果三双鞋可以应付所有场合,就不需要拥有第四双或更多鞋子)、生活态度上的改变(随性采购调整为有计划的采购,单次使用调整为多次使用或重复使用)。

  资本主义下的企业经营理念,强调逐年成长,背後呈现的是大量的制造与销售,消费者则被教育为加速消费或浪费,对地球环境来说,却是过度的虐待与加速破坏。虽然有责任的企业会做社会公益,但没有企业会主动鼓吹「断舍离」。政府没有觉醒、企业不付诸行动,不表示个人不能做,无需什麽华丽的理念、高调的理想或远大的目标,只需制定一套适合於自己的「断舍离」守则,照着实践、弹性调整,尽力把观念的种子散播出去,尽力影响更多人,不为什麽,只为维系地球永续的生命。#

回上一页  回单元索引
留言(0)

你可能会喜欢的Recommend

活动分享Ev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