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English version is AI translated.

Continue
本期索引

2020年01月號 生活情報

樹立正確投資觀念 及早規劃未來

遠東商銀 / 王麗婷

  國發會於2018年發佈臺灣65歲老年人口占比已超過14%,依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TO)的定義,臺灣已正式由「高齡化社會」進入「高齡社會」,推估2026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面對不可逆的高齡趨勢,投資人又該有哪些準備?本期「財經網」特別解析高齡時代下的投資新思維。


  臺灣人口金字塔中間結構,從「高齡化社會」、「高齡社會」到「超高齡社會」,由底寬、頂尖的「金字塔型」,演變為以老年人口為主的「倒金鐘型」,推估2065年,臺灣工作人口僅為2018年的一半,扶老比將由2018年20.07%,攀升至82.9%,換言之,每1.2位青壯年需扶養1位老人,勢必加重社會負擔。

高齡時代下 固定收益是否繼續受寵?
  追求定期現金流、穩健財富累積與傳承,並承擔低風險之投資,已成為高齡時代下投資新顯學。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截至2019年9月,臺灣境內、外基金加總起來,債券基金規模超過新臺幣2.45兆,位居前三名,顯見固定收益之魅力令人難以抗拒。然而,當大家一窩蜂追求債券(依個人風險承受度追求投資等級債券或非投資等級之高收益債券),推升債券價格上漲,此時能否繼續承接?還是應該有所調節?相信許多投資人都知道:「漲多」最大的風險是漲太多,「跌深」最大的優勢是跌太深。因此,唯有做好正確的資產配置,才能滿足理財需求。許多投資人常為了追求最大投資報酬,反而暴露在極大的風險中,最終影響生活品質,如能選擇正確的理財流程,先設定「需要」的生活方式,再制定報酬目標,建立最適合的資產配置,定期掌握風險控管,才能實現理想的生活方式。

  面對不可逆之高齡未來,固定收益需求勢必有增無減,但所謂固定收益並不一定指購買債券或是債券型基金。金融環境的改變,趨動投資策略調整,近幾年不斷推出多元面向的多重資產與平衡型資產配置,較保守之投資人可透過複合式債券動態配置,滿足低波動與穩定收益之目標;而穩健之投資人則可利用多重資產股債均衡配置,在可承受之風險下尋求固定收益。因此,投資新策略應著重多元收益平衡,而不侷限高收益債或高股息股票等。

確實執行理財計畫 定期定額累積複利
  曾有專家研究100名投資人對未來退休規劃之看法,有68位認為儲蓄過低,有24位計畫增加儲蓄,但實際去增加儲蓄者只有3位,足見知易行難與執行力的欠缺。除此之外,多數人都忽略小錢滾出大雪球的威力,遠東商銀建議投資人,面對高齡未來應及早做好理財規劃,尤其投資新手非常適合透過定期定額小額投資享受複利的成果。


資料來源:國家發展委員會


  投資最重要的事是儘量不賠錢,而如何維持資產穩定度是建構投資組合最重要的事。當投資虧損20%,需要上漲25%才能返回,倘若虧損至50%,則需要上漲一倍,即100%才能解套。曾經有人請教投資大師吉姆羅傑斯(Jim Rogers),其核心投資策略為何,他只送給投資人顯而易懂的四個字:買低賣高。此外,建構好的資產配置是理財成功主要關鍵。全球最大避險基金橋水創辦人雷·達里歐(Ray Dalio)曾說過,「沒有人能未卜先知,真正的危險是不去分散風險,無論市場發生甚麼重大變化,始終持有一籃子互相不關聯之資產,在不同歷史條件下調整相應之槓桿,才能真正避開危險。」因此,善用商品多元配置,建構好的資產配置,搭配具複利效果之定期定額投資策略,方能實踐理財願景,真正安心、開心與放心。#

回上一頁  回單元索引
留言(0)

你可能會喜歡的Recommend

活動分享Ev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