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號 封面故事
智慧帶路 翻轉醫療大未來
遠東人月刊 / 編輯室採訪整理
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數位轉型成為各行各業的必修課,也加速了智慧醫療發展的腳步。本期「封面故事」將為您介紹亞東醫院如何借助科技之力,有效分配醫療資源,放大臨床與營運效能,為民眾提供全方位的醫療照護。
科技加持 院內防疫e起來
今年以來,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不但餐飲、旅遊、百貨業績慘跌,身處防疫最前線的醫療機構,更成為人人避之為恐不及的場所。以往總是門庭若市的診間,一夕之間門可羅雀,充滿了緊繃的氛圍,座落在全臺確診數第二高縣市的亞東醫院,自然更是嚴陣以待。所有人員進入院區必須讀取健保卡、身分證,落實實名制,且院區入口電腦與門診、急診、住院、檢驗、檢查等系統皆連結健保署,隨時可查詢、提示個案是否曾進出高風險地區。民眾入院時,也需填寫健康聲明書(TOCC),詳述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群聚等狀況。
繁雜的手續,難免影響了民眾就醫的效率,為了加速流程,並事先取得病人接觸史,院方推出Line線上版健康聲明書(TOCC),提供七國語言,方便民眾在家中填寫評估表,取得QRcode,到院後再搭配門禁掃描裝置,享有快速通關的服務。而院方則可透過此系統,預先判斷民眾能否進入院區,或是需要直接至急診就醫,降低病人在院內的接觸風險。
不僅如此,亞東醫院也進一步與Line官方帳號串接API,擴充功能並升級為「LINE BOT」,民眾可傳送關鍵字,「LINE BOT」將自動回應訊息,例如:傳送「門診」,將會收到門診表、停診/代診查詢等訊息;若傳送「掛號」,則將收到網路掛號及電話掛號的連結;此外,民眾也可點選「免入院慢箋領藥」,或是查詢門診、抽血、領藥等進度,大幅減少群聚等候時間,再搭配「醫指付」APP線上信用卡付款,不僅加速就醫流程,也降低不必要的接觸,保障病人與員工的安全。
平臺助力 遠距醫療無障礙
除了透過智慧應用,優化民眾到院看診的體驗之外,偏遠地區民眾就醫的可近性也一直是亞東醫院關注的重點。多年來,經過政府與醫療界推出相關計畫的支持,偏遠地區巡迴醫療與緊急醫療服務雖然有所提升,然而,各類亞急性與慢性醫療的服務仍存在著醫療資源短缺的問題。畢竟偏鄉人口少、密度低,難以支持各類專科醫師駐診,民眾如有更進一步的用藥或專科需求,仍需舟車勞頓至醫院就醫。
為解決此問題,亞東醫院於2015年起與遠傳電信合作,發展「健康+」遠距量測平臺系統,民眾在家量測的血壓、血糖結果可直接連結病歷紀錄,對於病人疾病管理的延續性與健康識能提升有莫大幫助。
儘管如此,在網路環境與系統尚未成熟前,遠距醫療大多還是只能提供設備或平臺,其他如醫院的行政程序、病歷內容則使用紙本作業溝通,導致畫面是畫面、資料是資料,無論資訊交換或溝通,都需花費許多心力與時間,才能介接醫院雙邊的資訊系統。
2019年起,亞東醫院參與遠傳的5G遠距診療前瞻計畫,加速了遠距醫療平臺的升級和轉型。透過遠傳電信遠距平臺整合各項資訊,會診端只需掛號預約遠距會診虛擬診時段,在病人簽署遠距醫療就醫與資訊交換同意書、執行遠距會診後,駐地醫師即可透過不延遲、高畫質的畫面,讓遠端會診醫師查看病人先前的就醫紀錄,也可透過輕巧的手持裝置,拍攝病人的皮膚鏡、耳鏡等檢驗畫面,直接傳回醫院的PACS系統,作為診斷依據,以降低資訊障礙,讓醫護人員更快完成診療。遠端醫師會診完畢後,還能在已註記的虛擬診中留下會診紀錄,除了符合法規要求,日後也可利用註記,快速找到遠距會診病人清單。
目前此平臺已實際執行於亞東醫院的遠距會診中,雙邊醫師可透過平臺,使用原醫囑系統看診建檔,不受限於系統介接,彈性提供服務。執行巡迴醫療的一般科醫師,也可透過遠距平臺,提供次專科會診服務。平臺甚至提供了病人端功能,患者可直接線上預約遠距諮詢及衛教,申請多科、多時段服務,從此看診不需再出門,實現全人健康照護。
值得一提的是,偏遠地區民眾居住較為分散,若要提高醫療的可近性,必須利用巡迴醫療的方式進行,但遠距設備的大小、重量與操作難易度,是醫療人員能否長期使用的關鍵。如今借助科技的力量,將原本重達7公斤的自動對焦眼底鏡減輕至800g,除了保有自動對焦功能,並可自動將影像傳輸至電腦中,達到一定的檢查精準度,不但能紓解醫療現場的工作負擔,也能提升偏鄉的醫療資源。
AI協作 資訊解讀準又快
不僅引入智慧科技,提升醫療服務,早在2017年底,亞東醫院即啟動關於醫療AI的探索,並陸續與新創公司及學校合作。2018年中,因緣際會下,得知廣達電腦也正在尋找合作開發醫療AI的夥伴,幾次互相拜訪後,決定展開一系列的醫療AI開發計畫。
首先選擇資料量最大、工程演算門檻較低的胸部X光(CXR)作為開發題目,希望針對每一份X光影像自動輸出輔助判讀報告,加速臨床醫師的診斷效率。合作期間,雙方還曾聯手參加Kaggle/RSNA的人工智能胸部X光肺炎偵測競賽,利用超過30個模型的胸部X光AI輔助報告系統,以及在亞東醫院落地使用超過一年的數據,證明醫療AI可以幫助醫師提升一倍的效率。此外,系統若發現氣胸、氣管內管過深等重大異常,亦會採強制警訊通報,適切協助若干個案的判讀。
如今雙方合作已屆滿兩年,除了胸部X光輔助報告系統將繼續調校模型與系統,完成醫療准證審核及商業應用推廣,乳房攝影病灶輔助偵測系統(Mammography AI)也即將上線,並將繼續開發頭部電腦斷層及其他病理輔助診斷的AI系統;此外,針對輔助腦瘤及頭頸癌放射治療自動圈選系統的開發,也已經完成20個模型,下半年將在院內啟動效能的實測,並繼續開發其他腫瘤放射線治療輔助圈選系統(auto-contouring AI);至於數位病理部分也有初步成果。
未來亞東醫院還計劃針對病歷醫療資訊系統(HIS)和影像儲傳系統(PACS)引入AI應用,讓AI不僅只分析影像,也能分析病歷文字、抽血或其他的檢查報告。
在醫療機構與科技產業的跨界合作下,醫療照護正逐漸跨出醫院的圍牆,攜手社區、診所、實驗室、影像中心、家居,以及長照中心等場域,共同建立一個以消費者為核心的智慧醫療生態系統,提供更全面的健康守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