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號 封面故事
智在四方 「台北遠東通訊園區」融合智慧科技達成永續發展
遠東人月刊 / 編輯室採訪整理
20世紀末期,科技進步曾以環境為代價快速發展。然而全球環境劇烈變遷,已經深入影響大眾生活,進而促使環保意識抬頭。台北遠東通訊園區(Tpark)意在成為ICT研發創新平臺,推動臺灣下一波經濟發展,兼顧環境永續,並提升民眾的生活品質。
都心地段 改寫城市水文學
從車水馬龍的新北市板橋區四川路,轉進筆直寬敞的遠東路,僅僅一路之隔,卻彷彿走進了這座城市的後花園,濃濃綠意將所有喧囂全部阻絕在外。
來到「台北遠東通訊園區」,你很難不被這裡的生態環境深深吸引。打從園區規劃初期,專案團隊即依據「海綿城市」的概念,設置全區透水鋪面及滲透帶以降低熱島效應,並配置環境風廊,優化室內空間的日照量,搭配可再生能源(太陽能、雨水收集),以及南北公園的河道復育及水循環設計,不但豐富了園區內生物多樣性,且利用人工溼地水生植物過濾水質,更兼具儲水和滯洪的功能,成為臺灣第一座取得LEED Campus認證的園區。
甫於去年完工的TPKC遠傳雲端運算中心、TPKD研發辦公大樓,當然也承襲了園區環保的DNA。建物周邊除了種植多種類喬木,也運用灌木及花草設計,打造豐富的生態環境,兩棟建物雙雙取得臺灣最高等級綠建築「鑽石級」殊榮,TPKD研發辦公大樓更榮獲美國綠建築協會USGBC肯定,獲得LEED-CS黃金級標章認證,展現出遠東集團創新的理念與保護自然生態的決心。
強強聯手 打造更SMART的建築
不僅擁有多重綠建築認證,身為新北智慧科技產業重鎮,「台北遠東通訊園區」的建築自然也得講求「智慧」。現有三棟辦公大樓均採用先進的帷幕牆及機電系統,以降低總體能源耗量,其中,「TPKA研發大樓」身兼園區管理及應變中心,運用物聯網概念,串聯園區內智慧監控、安全系統及各樓宇機電系統,有效整合人力調度及資源效益;而作為遠傳雲端運算中心的TPKC辦公大樓,更是遠東建經與遠傳電信攜手成就的得意之作。
一、智能環控 省能百分百
專案團隊引進多項智能機電,例如,「智能外氣系統」可自動偵測溫度,當建物外部氣溫度低於17°C,即自動引進外氣,平衡環境溫溼度;「風牆式空調系統」則可自動偵測氣流,高效遠距供風,解決機房熱點,甚至將熱回風集中,避免混風損失,全面降低空調用電。此外,擁有資通訊科技核心技術的遠傳電信,由最了解營運需求的內部技術專家,根據門市、辦公室、機房等多元的場域數據來源,建立專屬的能源管理數據模型,再透過AI智慧運算,開發出具學習能力的能源管理平臺,以可視化儀表板呈現電力、空調、空氣環境、給排水各指標即時狀況,並進行動態智能調控,同時接軌ISO50001、OPEN ADR 2.0等國際標準規範,除了可節省50%處理報表的人力,也將節電效益可視化。
不僅如此,遠傳也設計了建築能源流向監測系統,有效掌握能耗設備使用、碳排量與耗能百分比之排序,並為設備加裝震動分析、流量分析、電壓、電流、溫度、濕度等感測連動裝置,透過機器學習,在設備發生非預期震動或非預期障礙前,提前告警或預先完成修繕。
另一方面,專案團隊更利用建築資訊模型(BIM),提供完整的建物及資產資訊,並進一步整合智能物業管理平臺的資訊,提升使用者與管理者的溝通效益,方便維運人員有效進行設備之監控、維護、告警,以及應變作業。
二、智能安防 管理更高效
除了透過主動式智能管控,達成智慧低碳營運,在智能安防上,TPKC遠傳雲端運算中心辦公大樓也有創新突破。遠傳自行開發「e來客」App及「e機房」App,搭配智能櫃臺,訪客先於App完成登記,到達後,再前往1F大廳「自助報到機」報到,並藉由人臉辨識系統「快速通關」,進入1F以上的管制區域。值得一提的是,此系統不但能有效控管訪客資訊、即時統計各樓層的人數資料,還有人臉追蹤功能,發現人員異常出入時,可持續追蹤並發出警示,維護人員及資料安全。
巨頭齊聚 推升臺灣能見度
智慧建築最重要的元素是「人」,從規劃伊始,遠東建經與遠傳團隊即努力發想,希望運用AI、IoT、Cloud與Data Analytics的技術,打造出符合Smart Building / Intelligent Workplace / Agile Culture Experience三大價值的整合型智慧建築,滿足建築維運管理者、使用者等不同面向的需求。而事實也證明,TPKC遠傳雲端運算中心的確是集智慧運算、智慧感知、智慧監視、智慧控制、智慧互動、綠色環保及節能永續於一身,榮獲「2019第三屆台灣優良智慧綠建築暨系統產品獎——優良智慧綠建築設計類鉑金獎」可謂實至名歸。
隨著亞馬遜(Amazon)、愛立信(Ericsson)、群暉(Synology)等全球資通訊技術與服務領域的領導廠商陸續進駐TPKA研發大樓、遠傳入主TPKC雲端運算中心,科技巨頭科高(Google)也即將入駐TPKD研發辦公大樓,「台北遠東通訊園區」已逐步累積出研發創新的能量。未來,相信能集結更多致力於資通訊研發、智慧化應用、雲端大數據分析、ICT產業、物聯網等廠商資源,共同推動臺灣產業升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