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1月號 生活情報
從健保停止給付制酸劑,談正確自我照護觀念
/ 亞東醫院.黃莉蓉
近日來,社會上為了制酸劑及感冒藥等指示藥是否維持健保給付的議題炒得沸沸揚揚,實施這項措施對於平衡健保財務缺口的幫助其實不大,但對追求合理用藥的理念卻是邁開了一大步。在全民健康保險法第39條條文中,其實早已明訂指示藥不在醫療給付範圍;然而當時時空背景及國人不正確觀念,使得此項規定遲遲無法落實,而出現「違法」給付的現象。
藥品被歸類為指示藥,主要是因為其在臨床治療使用上,副作用輕微且能預期,安全性較無爭議,可用於預防或自癒之症狀,民眾可經醫師、藥師、藥劑生等專業人員之指示,並自行參酌藥品仿單上之適應症、用法用量、注意事項等相關說明使用。指示藥屬於自我醫療的藥品,不需要醫師處方,民眾便可自行於藥局購買,由藥師來輔導民眾使用。
為了回歸健保法規定,健保局擬採分階段方式逐步取消指示藥的給付;而第一波的品項就鎖定在制酸劑。制酸劑,也就是俗稱的胃藥、胃乳片,服用後通常不會被吸收,而是直接留在胃腸道中和胃酸,對胃酸過多及消化不良的療效有限;如消化道出血之高危險群應選擇其他可抑制胃酸分泌的積極性用藥。「服藥一定會傷胃」是國人最常犯的錯誤觀念,其實僅有不到2成的藥品會影響腸胃機能,而且所引起的腸胃變化與胃酸的產生並不一定相關,所以民眾在吃藥時主動要求醫師開立制酸劑幫助並不大。除此之外,部份藥品在與制酸劑併用的情形下,由於制酸劑降低了胃部的酸度(酸鹼值提高),使得需要在酸性環境吸收的藥品進入體內的量就打了折扣;許多抗生素就是如此,效力在受到打折後會因血中濃度不夠高而可能衍生細菌抗藥性問題。另因酸鹼度不平衡,也會影響藥物特殊劑型的設計,如原本為保護藥品通過胃部的腸衣錠,便可能因此提早於胃部崩散,而使藥品成分受胃酸破壞。
在此提供一個用藥小秘訣,如果您確定服用醫師處方的藥物會讓胃有不舒服的感覺,可以在下次服藥時試著伴隨食物一起吃,能不用制酸劑就盡量不要用。若還是無法緩解或是無法避免不吃胃藥,可先服用完主要治療藥物後,待不適感產生時,再依醫師或藥師指示的制酸劑種類來服用。
在制酸劑之後,健保局對用於預防或自癒症狀之感冒藥及外用指示藥在未來適當時機也將陸續停止給付;而所謂適當時機是指民眾培養正確自我照護的觀念已漸趨成熟。近年來,衛生署藥政處為強化民眾自我用藥療護的諮詢管道,特別安排各種社區藥師的培養計劃,確保溝通品質;諸如上述用藥知識或其他保健常識,您均可就近向社區藥局藥師諮詢。
亞東醫院除了提供社區藥師各項培訓教育外,另自93年9月在院區一樓大廳設置健康教育中心,每月為社區鄰里安排50餘場各類衛教課程,培養民眾自我照護的正確觀念,期許全民共享的健保資源得以妥善運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