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English version is AI translated.

Continue
本期索引

2008年02月號 生活情報

新書推薦:沒有中國製造的一年

元智大學 / 束霖新

英文書名:A year without 「Made in China」
.作者:Sara Bongiorni
.出版社:早安財經文化出版社
.定價:320元

  「A year without 『Made in China』」的中文譯本最近由早安財經文化出版社發行。這是一本描述美國家庭主婦因為眼中所看到的家用品(如:小家電、冰箱、鞋子、牙膏、毛巾、輪胎及玩具等等),都是中國製造而興起抵制中國產品的念頭,然而在實行抵制計畫後才發現,要在一年當中都不使用中國產品,其實是不可能的。書中由消費者的角度來看世界的產品,衡量的重點當然是價格,便宜的產品自然行銷全世界。故此書與兩年前流行歐美的財經書刊「世界是平的」有著同樣的看法。且此書特別比較美國家庭20年前大量使用台灣製品,現在則用中國製品,也許在20年後,世界已經開始用越南或印度產品,由此可見,價廉物美是行銷全世界的不二法門。

  事實上,本書作者是一位財經記者,亦是一位家庭主婦。她發現家中使用的各種產品都是中國製造,故與家人商討,是否能不使用中國產品改買美國家電製品。結果全家發現,在美國平價商店(如:沃爾瑪、好市多、Target)內所銷售的商品100%是從中國進口,如要抵制中國產品,必須到較貴的商店多花三倍的價錢採買美國貨,由此可見,美國亦是消費導向的市場,價錢便宜比愛國心更重要,所有中產階級及低收入戶家中用品全依賴中國製的廉價品,所以會引起美國與中國貿易的巨大逆差。

  這位財經記者在用了三倍貴的價格採買美國電器品後,沒多久東西卻壞了,修理時才發現,原來其中的零件亦是從中國進口的,正像是兩年前「世界是平的」書中所指出,產品國際化後,零件來源亦是以價廉物美為主。書中的結尾描述,作者的小兒子很興奮的發現,家裡有一部鬧鐘是香港製的,因為那是20年前買的。在亞洲四小龍全盛期,台灣、香港、韓國及新加坡亦曾風光過,但現在都已將工廠移到中國去生產了。

  本書並不特別誇大中國經濟對世界的影響,或是中國的繁盛威脅美國的就業機會,亦不探討中國的政治問題,作者僅指出,她的祖母是中德混血兒,她移民美國後,成為中產階級的家庭主婦,由於財經記者的工作而對中國產品關心,她亦提到,美國雖怪中國造成了巨大的貿易逆差,賺走太多美國人的錢,而事實上,在美國賣價100元的產品,其實進口成本只有十多元,其他用在廣告、推銷、各層經銷商的利潤更多出好幾倍。所以這20年來,美國人的失業率由7%下降到4.5%,而平均個人所得由24,000美元上升為36,000美元,因為進口便宜消費品可抵制通貨上漲,又可使美國人享受廉價品。作者也特別提到,中國已擠身全球五大經濟國之一,2006年中國出口的1/4是銷往美國,約3000億美元,而美國本身進口值是2.2兆,最大宗為石油及能源,中國僅佔美國進口值的15%而已,這從全球化分工合作的角度來看尚屬合理現象。美國是如此富有,2006年國內生產值已達13兆美元,遠超過世界各國,應繼續推動全球化貿易以尋求共同繁榮,而中國則是一個良性的貿易競爭者,使全球消費者都可獲利。書中的不少觀點與小故事均值得我們深思。

.............................

回上一頁  回單元索引
留言(0)

你可能會喜歡的Recommend

活動分享Ev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