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English version is AI translated.

Continue
本期索引

2002年06月號 專題報導

在無邊界的競爭疆域中再創高峰──遽變時代中元智大學的發展藍圖

/ 元智大學校長及遠東能源講座教授.詹世弘博士
  加入WTO無疑將為台灣帶來無限商機,同時也伴隨著嚴峻無情的考驗。特別是傳統產業,在層層的保護藩籬撤除後,面臨內部轉型與全球競爭的雙重生存壓力,所受到的衝擊前所未見。WTO協定項目中的教育即為一傳統產業,在政府昔日的保護與種種政策法規約束下,雖已有推動經年的教育改革做為先導暖身,但從蕞薾小島驟然踏入無疆界、虛擬化的全球市場中,對國內所有教育工作者而言,仍是沉重而艱苦的挑戰。   身為私立大學的校長,處於國內人口成長率遞減、公私立大學資源差距擴大、全球高等教育競爭遽增的教育產業環境中,欲領導學校在學術界佔有一席之地並永續生存,端視能否確立及發展學校本身具持久性的價值。在二十一世紀知識經濟時代中,一所大學要擁有持久性的價值(品牌的建立),有賴獨特價值的創造(即特色、差異化的競爭優勢),以及該項價值的維持與發展(透過良好的經營模式)。   面對高等教育產業走向市場經濟化,除了卓越的品牌及鮮明的特色外,大學的經營方式也要轉變。在恪守教育為良心事業、大學為社會公器之本質外,必須擷用企業經營的模式辦學,重視顧客、過程及績效的管理。因應外在環境的挑戰,各類型組織(包括大學在內)的經營應融入五項大原則,方能在新經濟時代生存及永續發展。(1)創新:堅持持續性的改善,才能不斷創新;(2)速度:縝密規劃、講究效率以掌握先機,超越時代,而非被時代所淘汰;(3)品質:建立優質品牌,方能吸引顧客;(4)宏觀視野:要有無國界的氣度,立足台灣、前進大陸、放眼世界;(5)整合:專業分工及系統整合並重,透過整合產生綜效以「節流」,方能在趨於完全競爭的市場中創造超額利潤,為組織未來的成長挹注燃料。
  元智大學於民國七十八年創校(時為元智工學院),第一個十年,由前校長王國明教授帶領年輕有活力的教職員團隊,以多項校務創新及優良績效,奠定元智在新興大學及私立大學中之卓著地位。本人於八十八年八月起接任元智大學校長職務,面對過去輝煌的成果、未來迥異於前的競爭挑戰,元智的第二個十年實為關鍵性階段,不容一步錯置、一刻怠忽。而首要之務,即為焦點之確立及力量的凝聚,方可讓有限資源發揮最具競爭力的成效。   審視元智大學的傳統、資源,與大環境的變化,元智大學應該定位為「著重應用發展性質之研究,創新合乎社會需求之教育」、配合知識經濟時代的新大學。因此,除培育新時代各行各業所需的人才、服務社會國家外,廿一世紀元智的三項任務是:成為在特定新科技研究領域中受到國內外肯定的大學、培育具「國際觀的公民」、以及成為提供終身學習的開放式大學。   為此,個人甫上任時即分梯次邀請全校教職員及學生代表進行一波波的腦力激盪,共同研商確立學校現階段(1999~2009)的願景為「亞洲新大學典範」,並構思二項重點特色:「資訊社會(e-Life)」與「綠色科技與管理(Gree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重點特色之選定,除評估學校本身的能力(師資專長等)外,更基於大學發掘及引領社會前瞻趨勢之責任,同時考量國家的需求、科技發展的態勢等,務期能一方面解決社會現有的困境,一方面發展成新學術領域、帶動新產業的發展。   如「綠色科技與管理」特色之構劃,即係認知國內電力不足及不穩定之困境,以及地狹人稠的台灣對環境保護的迫切需求,亟待發展無污染、高效率、可商品化之綠色能源科技。除開設相關跨系學程、辦理國際性研討會外,並整合校內教授團隊,成立國內唯一的燃料電池(Fuel Cell)研究中心,與產官學各界合作研發,期積極培養該領域人才,讓台灣的綠色科技在世界佔有一席之地。元智大學在這方面的努力已獲國內外肯定:由教授研究團隊所主持的「綠色科技與管理計畫」獲得國科會私校研發能量計畫三年合計一千五百萬元之補助外,本校並獲邀加入亞太能源然燒聯盟(學術及產業聯盟組織),進入更高階的國際合作階段。   而「資訊社會」特色則是在時代趨勢下,將創校以來「資訊化校園」政策及成果,延伸至新世紀重要的新興產業及社會層面。如設立全國唯一的通訊工程系、ERP研究中心、規劃推動網路大學(e-University),及與集團企業遠傳研商進行中之校園實驗GSM網路等等,皆符合網路時代之產業人才需求、教學方式變革及產學合作方向。此外,「資訊社會」特色之精神內涵,旨在運用科技創造人類福祉。為迎接高齡化社會,元智已設立全國第一個「老人福祉科技研究中心」,與美國「智慧型維護系統中心(IMS)」合作,透過各類生理感測裝置、網路介面、及遠端代理機器人,連結高齡父母、子女、照護者、專業醫療及安養機構等,為高齡人士提供良好的生活及照護品質。
  在人才培育方面,除了以前瞻性的眼光,推動管院大一不分系、EMBA、五年一貫學碩士雙學位、新世紀領袖人才培育計畫等各項教育創新,以滿足新世紀各行各業之人才需求外;為履行培育具「國際觀的公民」之使命,在國際化人才培育方面,元智大學現階段亦推動多項具有特色的重點方案。 (一)讓學生擁有國際視野   在加入WTO後,將有許多國家來台設校,或與企業、學校聯盟在台招生;然而就讀這類學校並非真正的國際化。迎接無國界時代,欲培育學生的國際視野,應讓學生出國學習;除接受專業教育外,還要觀察、體驗其他國家的經濟、文化、社會思維等,方能真正擴展視野、學習尖端知識,並培養對不同文化的兼容態度,成為世界公民。   因此,為鼓勵學生在學期間出國修讀學分,元智於九十年即與集團企業遠東銀行合作,推出「海外進修20%優惠存款利率」專案,以零存整付、優厚利率的方式協助學生儲蓄留學經費。此外,在托福考試、入學申請等方面,校方亦提供各項專業協助,幫助有意願的學生能實地接觸異國文化。 (二)加強英語教學   元智為全國第一所實施全校性英語檢定,並以此為畢業門檻的大學。然而,在「重視過程」的教育理念下,除大一、大二傳統的英語教學外,在學生在學過程中,透過專業課程採用英語教學,將是普遍提升大學生一般性及專業性英文能力更務實有效的做法。因此,自下(91)學年度入學的新生,在大學四年中,除必修十二個英語通識課程學分外,將有十八學分的專業課程採用英語全程授課。總計三十學分,約為畢業總學分數的四分之一;與其他大學九至十二學分相較,元智提供大學生的英語教育約為他校的三倍。 (三)前進大陸及國際結盟   面對全球化競爭,大學亦應主動出擊。在顧客導向下,元智大學亦已規劃至北京、上海、東莞等地開辦EMBA課程。目前已完成各項籌設前置作業,僅待政府「戒急用忍」政策鬆綁後,即可「登陸」授課。   而在推行經年的國際學術聯盟方面,如與美國Stanford、UC Berkeley、Wisconsin-Milwaukee、及加拿大、歐洲、澳洲等大學結盟,除密切進行師生互換交流外,更積極推動國內外五年學碩士雙文憑之合作計畫,期能提升學校整體及學生之學術水準。   在知識經濟時代中,無論是企業組織或個人,皆應重視教育投資、追求知識的提升,方能維持及發展其競爭優勢。故而在職學習成為當務之急,而終身學習已為必然趨勢並發展為一種生活型態。鑑於國民知識水準實為國家競爭力之根基,世界各國之教育政策莫不以普及化為軸,並以終身學習為教育發展主流,以建構學習型社會。   元智經過二年的籌劃試辦,於民國八十七年即正式設立終身教育部,結合各教學單位之師資、專職之課程規劃及行銷人員等,致力推動企業教育、技職教育、社會教育、及回流教育。在企業教育方面,除與國內知名企業共同合作開設企業大學(如與遠東集團合作之遠東企業大學)等,並擔任國防部「國軍終身學習方案」之統籌學校。此外更開辦各種碩士學分班課程,提供在職人士專業方面之回流教育;而為因應在職進修突破時空限制之自主性學習需求,亦開辦電子商務網上碩士學分班等課程,深獲各界好評。元智期望藉由多元化的學習管道,提供合乎社會各界不同需求的教育,成為高等教育終身學習化的開放式大學。   元智大學審時度勢,審慎而大膽的擘劃在此遽變時代中的發展方向與重點。然而,對於客觀環境加諸私立大學發展上的人為限制,亦值得我們正視並主動尋求突破。元智目前透過諸多管道期能克服或緩解的困境有:   (1)尋求高等教育經費分配之合理性:相較於為社會培植之     人才總數,公私立大學之經費分配嚴重失衡;而目前引起     各界關切之「大學整合計畫」,勢必進一步擴大其資源差     距。   (2)解除私人捐助之限制:捐助公、私立學校之免稅優惠條件     之差別待遇,對私人興學及私校發展皆產生不良的抑制作     用。   (3)健全大學之法制基礎:私立大學除受限於大學法外,尚須     受私立學校法、學位授與法之規範;而法令間又多所衝突     ,如對校務管理之權責界定不明等,在在對私立大學的健     全營運與發展有所影響。   美國大學排行榜前二十名的學校中,十九所為私立大學,公立大學僅佔一所。我們深信,在公平競爭的環境下,元智大學只要發展特色、堅持品質、建立品牌、並持續創新,將有機會超越國立大學,再創高峰。 .............................
回上一頁  回單元索引
留言(0)

你可能會喜歡的Recommend

活動分享Ev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