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English version is AI translated.

Continue
本期索引

2017年03月號 樂活職人

你是「顧問型的主管」?

/ 拾穗

  企業裡,存在著各種不同類型的主管,或許,您聽說過主控慾強烈的「獨裁型主管」、遵循無為而治的「放任型主管」,甚至是講究流程排場的「官僚型主管」;但是,您知道什麼是「顧問型主管」嗎?在「顧問型主管」的領導下,組織又會呈現什麼樣的風貌?


  正常的情況下,「顧問」和「主管」的共通性是學有專長,經驗豐富,才得以贏得位置。兩者的主要的差異是:顧問能指出問題重點所在,或者提出先知卓見、策略方向,但由於沒有參與每日例行工作的細節,無法像長期身處企業內部的主管,深諳組織特質,知道哪種方法才能落實執行策略、達到目標。然而,如果主管隨著職位晉升,與市場和作業細節漸行漸遠,無法深入了解問題所在,僅憑藉過去的經驗、職位的權威,依賴報表、會議做決策,也只能形而上地指導部屬,與實務脫節,最終成為「顧問型的主管」。

  大體來說,顧問型主管領導的組織具有下列特質:
1. 決策與現實脫節,缺乏實質效果。
2. 指示不具體,部屬們無所適從,各行其是,導致組織失去整合戰力。
3. 主管無法指導方法,部屬請教無功,組織效能沈淪為部屬的能力等級。
4. 組織僵化,失去創新能力,形成殭屍型的組織。

  那麼,如何避免成為顧問型的主管呢?首先,主管的角色雖然可以不執行細節,但是不能不知、不懂細節。其次,主管必須親自扛起複雜的、決策風險高的、超出部屬能力甚多的,以及創新的工作責任,並且參與規劃與領導以上工作執行的細節。再者,把吸收新知當作親力親為的工作,而不是只聽報告和下指導棋。最後,力行扁平化組織、走動式管理,才能隨時能掌握即時的資訊。

  主管的領導和決策品質決定於管理的高、廣、深,主管的優勢表現在由深度而高度,加上經驗與學習的廣度,雖然論起廣度,仍稍遜於見多識廣的顧問,但如果主管高昇之後,有了高度,卻失了深度,又缺了廣度,成為顧問型的主管,其高度終將消失。

  為何坊間諸多管理顧問公司的顧問擁有豐富的管理知識,提供的訓練和指導卻常讓人有隔靴搔癢的遺憾?主要導因於許多顧問的成長過程中,缺乏了「高度」的歷練,對於產(企)業的深度又遜於主管,僅仰賴廣度,難究其功。

  如果主管能夠站在高度的位置,保持著深度的敏感,又具備成為顧問的修煉,將是萬中選一的好主管。好的策略,決定執行的成效;深入了解執行細節,加上廣度的知識,才能創新好的策略。績效,終究藏在細節裡!#

回上一頁  回單元索引
留言(0)

你可能會喜歡的Recommend

活動分享Ev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