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2月號 乐活职人
大材小用与小材大用
远鼎实业(上海) / 刘祖亮
人生最幸运的事,莫过於遇到赏识自己的长官,而且还被摆对了位置,如此君臣(老板夥计)相得,不仅是个人的幸运,也是国家社会(公司/部门)的福份,例如齐桓公与管仲、秦孝公与卫秧、刘备与诸葛亮、符坚与王猛、唐太宗与魏徵等组合,都在当代开创了不凡的事业。反之,满腹的真才实学,却不为当道所用,郁郁以终,甚至遭谗而死,固然是个人的不幸,也是时代的损失。
战国时代的韩非是怀才不遇的典型代表,其才华出众,文采又好,只可惜天生口吃,不擅表达,因此得不到当权者的喜爱。偏偏他又遇到心胸狭窄的李斯,旷世才能反而成了李斯必除之而後快的理由,导致韩非最终饮恨而死,他的怨与冤,让千古为之一叹。
南宋的辛弃疾亦是令人惋惜的实例,辛弃疾21岁投笔从戎,在家乡组织义军,配合朝廷的正规军作战,长期在大江南北与金兵周旋,还曾经单枪匹马深入敌营诛杀叛变者。由於当时的南宋大臣多主张与金人议和,坚决主张抗金的辛弃疾因此遭到降调,并解除兵权,从此长期闲居,只能「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甚至「却将万字平戒策,换做东家种树书」。
西元1204年,时任绍兴府知府兼浙江东路安抚使的辛弃疾已经65岁了。当时,宋宁宗招辛弃疾到京城(临安,即现在的杭州),询问他对北伐金国的意见。好友陆游写了一首诗赠他,其中两句为「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注1),意思是,辛弃疾堪比管仲、萧何等一流人才,摆在浙江当东路安抚使实在把大材料用在小地方了,这正是「大材小用」成语的出处。可惜辛弃疾一生都没有再获得重用,他临老写下:「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泠,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注2)」叹尽了心中的无奈。
一个有大才而被小用的人,尽管悲哀却不悲惨;相反的,若是只有丁点才能,却因缘际会被大用,那麽不只是他个人的悲哀,往往还会造成一个时代、一大群人的悲惨下场!最着名的例子之一就是赵括。这位先生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从小爱读兵书,谈起兵法所向无敌;然而,其父却看出这个儿子虚有其表,直言将来让赵军吃败仗的一定是这小子(注3)。果然,当秦赵两军决战於长平时,赵括中秦将白起之计,导致赵国40万部队被俘,并且被坑杀,由於杀戮极惨,当地人恨透了白起,因此高平(即战国时代的长平)的人民把豆腐比作「白起肉」,以火烧水煮而食之,发泄心中之愤,是为传统美食「白起豆腐」的由来。
五代时,後唐的末代宰相卢文纪也是小材大用的「错误示范」。他之所以能够担任宰相,起因於另一个「传奇」。後唐李从珂篡位称帝後,需要一位宰相,但是建议人选有三位,难以取舍的情况下,皇帝将三个人的名条分别摺入一个瓶子里,然後沐浴更衣、向天祈祷几天後,闭着眼睛从瓶中抓出一个名条,卢文纪就是那个中奖的「幸运儿」。这种作法有点像尾牙的员工摸彩,娱乐效果十足,不过作为选择宰相的方式,玩笑实在开得有点大!卢文纪上任时,後唐江山已经是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他不但视而不见,还忙着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如为大臣打考绩、检讨朝中的采购制度、签核流程……等。结果不出一年(西元 933年),石敬瑭结合契丹军造反,後唐末帝李从珂原本打算御驾亲征,却遭卢文纪以「近畿的城池坚固,又有三处救兵,皇帝不需亲征,只要到附近观战即可」为由劝阻。他不了解当时後唐的武将已经离心离德,民心士气早已崩解,倘若李从珂能够亲征,或许可以激励士气,对将领产生震慑作用,但李从珂采纳了卢文纪的意见(或许他本就没有勇气亲征,只是摆个姿态,卢文纪的建议刚好给李从珂台阶下),决定只要「观战」,那些後唐军头也不愿当炮灰,於是部队或逃或降,几乎没有抵抗,後唐江山就此完蛋!70年後(西元 1004年),契丹(辽)再次大举南侵,北宋当时的宰相寇准鼓励怯懦的宋真宗亲征,藉此坚定了北宋诸将的战志,终於击败辽国的前锋,订下「澶渊之盟」,帮助北宋得到将近百年的和平。由此可知,宰相素质的高下,在关键时刻产生的关键作用,决定了两个王朝的命运。
後唐的另一位宰相——马胤孙也是位「盖世奇才」,他有个绰号叫「三不开」——不开口以论议、不开印以行事、不开门以延士大夫。这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施政」哲学,充分显示了马胤孙既无宰相的能力,也没有宰相的器度。最妙的是,当後唐末帝李从珂逃到怀州找他共商救亡大计时,他也风尘仆仆的从洛阳赶到怀州,却未带来任何锦囊妙计,只是向末帝进献了三百匹绫。试想,江山眼看都不保了,皇帝要三百匹绫有何用?李从珂用卢文纪、马胤孙这种小材作为宰相,主管军国大事,後唐不亡岂有天理?只是愚蠢的皇帝、无能的宰相固然下场不佳,更倒霉的是在战乱中流离失所的万千黎民百姓,真的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注4)小材大用导致的祸害可见一斑。
企业和国家一样,主事者能否用对人、摆对位置,往往是兴衰的关键,倘若人才的运用不是从公司整体利益的角度出发,也不考虑是否适才适所,完全以「捡到篮子就是菜」的急就章心态来填补位置,让德不配位的人坐上高位,绝非只是浪费薪资那麽简单,负面影响将非常深远。因为一个能力普通的人,「幸运」坐上了高位,囿於才能,无法以成绩证明自己的价值,只好藉由权谋运用与勾心斗角来保位,以致破坏整个团队的团结。中国历史上诸多的叛变都缘於此,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杨国忠逼反了安禄山。
用人唯亲,以信任为用人的唯一考量是企业常见的另一种现象。事实上,信任是可以透过培养与争取来的。玄武门之变後,幕僚曾劝继任太子的李世民更换服侍原太子李建成的东宫侍卫,但是李世民不允,反而待这些侍卫一如嫡系,因此获得大家的认同与拥戴,证明只要懂得做人与用人,「信任圈」可以越来越大,让天下英才尽为己用;反之,身边能用的人就会越来越少。
笔者曾经任职於一家资讯公司,老板聘请只有卖羊肉炉经验的小学同学担任业务经理,无视这位老兄对於资讯业是何等无知,因此该公司後来发生专案品质失控、周转失灵、发不出薪水,甚至主要专案经理整队叛离的状况也就不足为奇了。
领导者本身的人格特质与器度,影响其能否识人、知人,乃至留住人才。以历史为监,诚实与厚道是领导者必备的特质。诚实的人,人前人後表里如一,不会当面奉承拍马,背後恶言相向,才会赢得部属的尊重与信任。厚道的人,格局大,不会斤斤计较小事小过,不会宽以律己、严以待人,更不会言语尖酸刻薄,逞口舌之快,如此方能汇聚人心,赢得向心力。无论过去还是未来,不管国家还是企业,发展与成长都须仰赖人才,让大材、小材适材适所,让贤智平庸人尽其才,这是领导者的主要工作,更是国家与企业的兴衰关键。
注1:出自陆游的《送辛幼安殿撰造朝》
注2:出自辛弃疾的《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注3: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破赵军者必括也」
注4:出自张养浩的《山坡羊.洛阳怀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