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9月號 心动时刻
夏至游清昭陵
远东新世纪 / 刘祖亮
清昭陵在渖阳老城区的北边,又称为北陵,为清太宗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的陵墓。陵园占地 18 万平方米,为关外三陵中,最大、保存最好的陵墓。
我在夏至当天前往清昭陵,园内古树参天,松树、楮树尤其多,尽管烈日当空,漫步松林间却丝毫不觉暑气,园中还有湖泊与壮丽的牌楼及城池,雄伟又不失清幽,甚为可观,而陵寝中长眠的皇太极更是清朝皇帝中的佼佼者,几乎可以说没有皇太极,就不会有国祚268年的大清王朝。
皇太极完善了八旗制度,纳入蒙八旗与汉八旗,奠定清朝军队的基础,并仿明朝设立六部治理国家。他又令人创制满州文字,开科举、主张满汉平等,与清太祖努尔哈赤相较,皇太极不会一昧迷信武力,反而多了政治智慧与宽广的胸襟。
努尔哈赤在万历 44 年与明廷绝裂後,双方大战於萨尔浒山,明朝兵分四路围剿八旗军,其中,北路军马林、西路军杜松、东路军刘綎都败在皇太极之手。努尔哈赤建立的国家为「後金」,皇太极十分懂得政治运作并有战略眼光,他知道以小搏大(当时满族的人口数大约只有明朝的百分之一)必须透过蚕食,得谈谈打打,边战边和;但是国号「金」,又是女真族所建,容易让汉人想到靖康之难与秦桧;一旦扯上这种民族情绪,肯定没有人敢主持和议(明朝哪个官员敢背负当代秦桧的骂名),於是他把国号从「後金」改为「清」,以避免引发上述联想。
在用人方面,皇太极的EQ也极高,他不是消极的对降将杯酒释兵权,而是积极的让这些人对大清建国产生贡献。明朝的降将一律用则不疑,疑则不用,投降的将领统统带领原本的部队,补给供需和八旗部队一视同仁,所以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祖可法、洪承畴等明朝大将都为他所用,这些人在击败李自成与摧毁南明政府上,都立下大功。相对於皇太极,明朝的崇祯皇帝可是亲手毁了自己的抗清长城袁崇焕、逼反了悍将祖大寿,更摆着操守能力俱佳的孙承宗不用,所以大明的覆亡其实怨不得别人。
皇太极对降将极为礼遇,遇到「大尾」如祖大寿、洪承畴者,又拥又抱(行抱见礼),大宴小酌更是不在话下;纵使一般将领,他也是三天一大宴、五天一小宴,极近笼络之能事。这些降将在清军入关後(根据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一书的记载,当时的八旗军大约只有十万人,若不靠明朝的降兵叛将,哪里能统一中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而皇太极的气度与手腕则是掌握这些枭雄的关键要素。历史告诉我们,一个领导者最重要的是胸襟与气度,倘若多疑猜忌、刻薄寡恩,既不懂得笼络人心,又以察察为明,连身边的人都收服不了,又怎麽能够获得众人的拥戴?更等而下之的则是画地自限,用人分亲疏、看派系,自己带头搞圈圈,认为「不是朋友就是敌人」,久而久之,盟友越来越少,敌人越来越多。唐太宗时代的名臣如魏徵、尉迟恭等,都不是嫡系出身,後者是窦建德败亡後的降将,前者甚至是太子李建成的重要幕僚,然而李世民有容乃大,方能成其功业。
在性情方面,皇太极更是充分展现出英雄有泪的一面。他宠爱的宸妃病笃之际,皇太极正在松山、锦州前线,准备和明军决一死战;得到消息後,立刻把部队交给多铎与杜度,兼程赶回渖阳,走到半途,得到宸妃已殁,他忍不住在随从面前放声大哭!回到渖阳後,更是一路哭进宸妃的灵堂,甚至昏厥,这种感情何等真挚,在帝王家可谓绝无仅有(中外帝王杀起自己的老婆孩子,都像砍瓜切菜一般,汉武帝如此,德川家康也是如此)。他所感动的不仅是九泉下的宸妃,更包括一旁的诸将与群臣。对於共事多年的部属,皇太极也极重感情,得知儒臣达海的死讯时,他在群臣面前忍不住涕下;打猎经过正黄旗固山额真楞额礼的坟墓时,亦亲自下马谒墓,以金杯酌酒,继而痛哭失声。这些真情流露,让人深感英雄气不短,儿女情更长,不仅无损其功业,反而让时人与後人对他更感亲近。
在台湾大概很少人对政治人物有好印象,原因无他,大家都受不了政客的贪婪、虚伪、恋权,以及心口不一。对於这些政治人物很难打从心里喜欢,甚至可能会讨厌他、害怕他!因为这种人身上的政治细胞多了点,人情味少了点。或许有人认为成「大事」者必须如此,所谓「无毒不丈夫」云云,但我无法认同。君不见三百多年前的皇太极,不仅是清代数一数二的明主,更因为很有人味、有情有义而深得敬重。
论雄才、讲大略、通智计、出奇谋,这些固然是政治人物必要的能力,唯都仅止於「术」的层次,真正能够让一个人君临天下的「道」,其实是发自内在的品性——公平、真诚、正直、勇敢。拥有这样的人格特质,才能汇聚人心,成就大业;亚历山大大帝如此,亚瑟王如此,皇太极更是如此。
光凭诡计权谋并不足以成就旷世伟业,因为诡计仅能蛊惑群众於一时,权谋无法得到真正的人心,所有的机巧权变都只是手段,背後要有真性情作为支柱,才会有同理心,也才会有「不忍人之心」,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仁」!有仁人之心,才能得人心,得人心者方能得天下!
正午入园,一路看文物、拍美景,不觉时光已逝,出园之际,黄昏将至。在壮阔的松辽大地,看落日照大旗,慨叹三十年职涯如长沟流月,而蓦然回首,红尘还有英雄否?#
我在夏至当天前往清昭陵,园内古树参天,松树、楮树尤其多,尽管烈日当空,漫步松林间却丝毫不觉暑气,园中还有湖泊与壮丽的牌楼及城池,雄伟又不失清幽,甚为可观,而陵寝中长眠的皇太极更是清朝皇帝中的佼佼者,几乎可以说没有皇太极,就不会有国祚268年的大清王朝。
皇太极完善了八旗制度,纳入蒙八旗与汉八旗,奠定清朝军队的基础,并仿明朝设立六部治理国家。他又令人创制满州文字,开科举、主张满汉平等,与清太祖努尔哈赤相较,皇太极不会一昧迷信武力,反而多了政治智慧与宽广的胸襟。
努尔哈赤在万历 44 年与明廷绝裂後,双方大战於萨尔浒山,明朝兵分四路围剿八旗军,其中,北路军马林、西路军杜松、东路军刘綎都败在皇太极之手。努尔哈赤建立的国家为「後金」,皇太极十分懂得政治运作并有战略眼光,他知道以小搏大(当时满族的人口数大约只有明朝的百分之一)必须透过蚕食,得谈谈打打,边战边和;但是国号「金」,又是女真族所建,容易让汉人想到靖康之难与秦桧;一旦扯上这种民族情绪,肯定没有人敢主持和议(明朝哪个官员敢背负当代秦桧的骂名),於是他把国号从「後金」改为「清」,以避免引发上述联想。
在用人方面,皇太极的EQ也极高,他不是消极的对降将杯酒释兵权,而是积极的让这些人对大清建国产生贡献。明朝的降将一律用则不疑,疑则不用,投降的将领统统带领原本的部队,补给供需和八旗部队一视同仁,所以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祖可法、洪承畴等明朝大将都为他所用,这些人在击败李自成与摧毁南明政府上,都立下大功。相对於皇太极,明朝的崇祯皇帝可是亲手毁了自己的抗清长城袁崇焕、逼反了悍将祖大寿,更摆着操守能力俱佳的孙承宗不用,所以大明的覆亡其实怨不得别人。
皇太极对降将极为礼遇,遇到「大尾」如祖大寿、洪承畴者,又拥又抱(行抱见礼),大宴小酌更是不在话下;纵使一般将领,他也是三天一大宴、五天一小宴,极近笼络之能事。这些降将在清军入关後(根据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一书的记载,当时的八旗军大约只有十万人,若不靠明朝的降兵叛将,哪里能统一中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而皇太极的气度与手腕则是掌握这些枭雄的关键要素。历史告诉我们,一个领导者最重要的是胸襟与气度,倘若多疑猜忌、刻薄寡恩,既不懂得笼络人心,又以察察为明,连身边的人都收服不了,又怎麽能够获得众人的拥戴?更等而下之的则是画地自限,用人分亲疏、看派系,自己带头搞圈圈,认为「不是朋友就是敌人」,久而久之,盟友越来越少,敌人越来越多。唐太宗时代的名臣如魏徵、尉迟恭等,都不是嫡系出身,後者是窦建德败亡後的降将,前者甚至是太子李建成的重要幕僚,然而李世民有容乃大,方能成其功业。
在性情方面,皇太极更是充分展现出英雄有泪的一面。他宠爱的宸妃病笃之际,皇太极正在松山、锦州前线,准备和明军决一死战;得到消息後,立刻把部队交给多铎与杜度,兼程赶回渖阳,走到半途,得到宸妃已殁,他忍不住在随从面前放声大哭!回到渖阳後,更是一路哭进宸妃的灵堂,甚至昏厥,这种感情何等真挚,在帝王家可谓绝无仅有(中外帝王杀起自己的老婆孩子,都像砍瓜切菜一般,汉武帝如此,德川家康也是如此)。他所感动的不仅是九泉下的宸妃,更包括一旁的诸将与群臣。对於共事多年的部属,皇太极也极重感情,得知儒臣达海的死讯时,他在群臣面前忍不住涕下;打猎经过正黄旗固山额真楞额礼的坟墓时,亦亲自下马谒墓,以金杯酌酒,继而痛哭失声。这些真情流露,让人深感英雄气不短,儿女情更长,不仅无损其功业,反而让时人与後人对他更感亲近。
在台湾大概很少人对政治人物有好印象,原因无他,大家都受不了政客的贪婪、虚伪、恋权,以及心口不一。对於这些政治人物很难打从心里喜欢,甚至可能会讨厌他、害怕他!因为这种人身上的政治细胞多了点,人情味少了点。或许有人认为成「大事」者必须如此,所谓「无毒不丈夫」云云,但我无法认同。君不见三百多年前的皇太极,不仅是清代数一数二的明主,更因为很有人味、有情有义而深得敬重。
论雄才、讲大略、通智计、出奇谋,这些固然是政治人物必要的能力,唯都仅止於「术」的层次,真正能够让一个人君临天下的「道」,其实是发自内在的品性——公平、真诚、正直、勇敢。拥有这样的人格特质,才能汇聚人心,成就大业;亚历山大大帝如此,亚瑟王如此,皇太极更是如此。
光凭诡计权谋并不足以成就旷世伟业,因为诡计仅能蛊惑群众於一时,权谋无法得到真正的人心,所有的机巧权变都只是手段,背後要有真性情作为支柱,才会有同理心,也才会有「不忍人之心」,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仁」!有仁人之心,才能得人心,得人心者方能得天下!
正午入园,一路看文物、拍美景,不觉时光已逝,出园之际,黄昏将至。在壮阔的松辽大地,看落日照大旗,慨叹三十年职涯如长沟流月,而蓦然回首,红尘还有英雄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