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English version is AI translated.

Continue
本期索引

2008年04月號 生活情报

亚洲首例导航螺旋刀全骨髓放射治疗合并血液干细胞移植在亚东

亚东医院 / 熊佩韦

  今年一月二十三日,现年五十三岁的陈女士出席了亚东医院的医疗科技发表会,会中她怀着感恩与激动的心情,诉说罹病的经过。大约在前年,她开始出现腰酸背痛的情况,自以为了长骨刺,并不特别在意,不料去年一月病况加重,须靠拐杖走路,最後竟恶化到无法正常进食、呼吸困难、喘不过气,因此於去年二月三日,被家人紧急送往亚东医院。经血液肿瘤科林世强医师诊断出罹患末期「多发性骨髓瘤」,在住院後曾有昏迷、肺积水及心脏肿大等症状,起初接受三次化学治疗,於八月底再接受「导航螺旋刀全骨髓放射治疗」合并化学治疗後,九月初随即接受「周边血液干细胞移植」,迄今五个月,复原情况良好,背痛获得改善,不再使用柺杖,行动自如。

什麽是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癌症,主要是一种被称为『浆细胞』(Plasma cells)的白血球癌化所产生的病变,病患体内会大量复制出许多不需要且不正常的浆细胞(即骨髓癌细胞)。骨髓癌细胞倾向聚集在骨髓内或在骨头外侧两端的坚硬部份,有时候只聚集在一根骨头上,形成单一肿块或肿瘤,被称为浆细胞瘤(Plasmacytoma),但大部分情形是:患者的许多骨头会受到破坏,形成所谓的多发性骨髓瘤。多发性骨髓瘤常好发於老年人,平均发病年龄为68岁,60%为男性,疾病初期无明显症状,一旦症状产生,大都是以骨头疼痛为主,且易合并骨折。有时因生长在脊椎或因此造成脊椎骨骨折,则会压迫脊椎神经,产生下肢无力、麻木感,严重者导致排尿困难或大小便失禁。病人的抵抗力受癌病影响,容易因细菌感染产生肺炎、肾炎等合并症。此外,因为大量的骨髓瘤细胞分泌特殊蛋白质,导致血浆黏稠度增加,易引起出血、神经症状(眩晕、嗜睡、末梢神经症状、痉挛等)、狭心症、郁血性心脏衰竭、视网膜出血、视乳突的水肿及其他全身症状(疲劳、食慾不振、体重减轻等)。若有多处骨头被侵蚀,则造成钙质自骨中释出,并导致血液中之钙离子上升,产生人体各系统轻重程度不等的影响。多发性骨髓瘤平均存活期在第一期约4年、第二期约2年,第三期约1年左右,但近年来,不论药物治疗或支持性疗法方面都有进步,而病人的存活也逐渐改进。

先破坏後重建

  陈女士在本院接受三次化疗後,病情大获改善,但肿瘤科暨血液科主治医师林世强为突破治疗之瓶颈,乃决定为陈女士施行周边血液干细胞移植。所谓「周边血液干细胞移植」就是利用一些化学药物或白血球生成激素来刺激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到周边血液来,再用血球分离机收集这些造血干细胞,冷藏於超低温的液态氮中保存,之後於适当时机让病人接受超大量的化学治疗或「全身性放射治疗」,以便杀死体内或骨髓内残存的癌细胞及自己的免疫细胞,此时骨髓的造血功能已破坏殆尽,因此将原先冷冻的周边血液干细胞解冻後输回体内,完成周边血液干细胞移植。

全身性放射治疗副作用多

  林世强医师曾於台大接受完整而紮实的养成教育,在台大骨髓移植中心也参与多起案例,去年更主导亚东骨髓移植团队完成北县首例周边血液干细胞移植,成功救治淋巴癌患者。笔者则来自三总,曾接受严格良好的训练并拥有众多病患的治疗经验,而美国德州安德森癌病中心的研究更奠定了笔者持续学习新知及研究最新放射治疗科技的动力,可谓获益匪浅。然而以传统钴六十治疗机或直线加速器设备执行全身性放射线治疗时,医界发现病患身体所有正常的细胞连带受到波及,导致许多正常器官同时遭受破坏,再加上化学药物的影响,因此产生不少副作用,如:白内障、间质性肺炎、肾脏功能障碍、出血性膀胱癌、肝静脉阻塞疾病、内分泌功能低下等,少部份病患甚至可能产生致死性的并发症。

创新突破的导航螺旋刀

  导航螺旋刀不是手术刀,却是目前世界上最好且功能最齐备的放射治疗设备,美国加州的希望城癌病中心於2005年六月利用导航螺旋刀治疗前精准的影像导航定位、51个角度3D强度调控放射治疗及治疗范围长达140公分的特性,发展出导航螺旋刀全骨髓放射治疗之新技术,隔年美国的明尼苏达大学亦发表此技术,初步的研究成果令人振奋,与传统全身性放射治疗相比,全骨髓放射治疗确实使许多重要器官的放射剂量大幅降低。笔者在美国加州的希望城癌病中心接受导航螺旋刀训练时,曾见识到全骨髓放射治疗的全部治疗过程,当时即下定决心要将此最新医疗技术引进国内,没想到2007年九月亚东团队即将此技术成功运用在陈女士身上,而亚东医院也成为全球第三个团队使用导航螺旋刀完成全骨髓放射治疗,并成功创下亚洲首例之记录。

完成不可能的任务

  当我们决定为陈女士执行全骨髓放射治疗合并化学治疗之後,先对整个治疗目的及过程详细向陈女士本人及家属说明与讨论,经其同意後,骨髓移植团队及放射肿瘤即召开多次讨论会,在此同时,我们也多次与希望城癌病中心的专家联系,讨论部份治疗细节。整个全骨髓放射治疗的过程大致经过模型制作、电脑断层定位、电脑治疗计画等约一周的前置作业时间,当我们从电脑模拟出来的剂量分布图发现,放射线确能集中在骨髓(如图)上,且全身重要器官(脑部、眼睛、口腔、肺、食道、乳房、心脏、肝、肾、肠胃道等)的放射线暴露量约比传统式全身放射治疗减少约五到八成左右,这样的结果让我们兴奋,也更有信心迈向移植之途。

  全骨髓放射治疗当天,病患由隔离病房送至本科,陈女士在治疗室内躺在固定垫上,而导航螺旋刀则在每一次的治疗前,执行不同身体部位之电脑断层影像定位校正,之後才开始正式治疗(图三),整个过程每天约需一个半小时左右,连续四天的全骨髓放射治疗结束後,我们才卸下重担,由移植团队接捧完成最後阶段的周边血液干细胞移植。

扩大应用新科技造福病患

  如今,我们很骄傲的宣布,顺利完成国内及亚洲第一例的导航螺旋刀全骨髓放射治疗,首先感谢朱树勳院长的全力支持,让我们拥有先进且昂贵的高科技设备,而藉由骨髓移植及放射肿瘤两个团队的合作,我们终能开创新局,以导航螺旋刀全骨髓放射治疗合并周边血液干细胞移植,救治了末期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未来,我们将持续研究发展并推广这项新科技,扩大运用在淋巴性白血病、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再生不良性贫血、重度地中海型贫血、骨髓分化不良症候群、固态肿瘤(鼻咽癌、卵巢癌、肾细鮯癌、神经母细胞瘤),以及先天性免疫或代谢功能不全疾病(如:黏多醣症、肾上腺脑白质失养症、免疫不全症候群等)。

.............................

回上一页  回单元索引
留言(0)

你可能会喜欢的Recommend

活动分享Ev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