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號 生活情報
超高齡社會來臨 您準備好了嗎?
遠東商銀 / 連啟超
臺灣正邁向超高齡社會,多數人可望比想像中長壽,但伴隨而來的生活費用也形成另一股壓力。跟著本期「財經網」,了解如何及早準備退休金,讓未來過得舒適無虞。
根據國發會研究顯示,臺灣已於1993年進入高齡化社會,2018年轉為高齡社會,推估2025年將成為超高齡社會;隨著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率持續提高,預估2039年可能突破30%,至2070年達到43.6%。
雖然2022年臺灣高齡人口佔總人口數17.6%仍屬健康,不過生育率續降為0.87人,在亞洲主要地區中,僅優於韓國與香港,在此趨勢下,高齡人口佔總人口的比率快速上升,預估至2050年,臺灣的占比將高於日本、義大利、美國…等國,僅略低於韓國,並於2057年突破40%。
綜合前述各項數據所示,臺灣社會朝超高齡化發展的趨勢難以逆轉,意即2057年周遭將有40%的人超過65歲,每個人都將面臨「長壽風險」(因為壽命變長面臨的財務風險,且會隨著時間而增加)。俗話說:「人生最遺憾的是走的時候,錢花不完;人生最悲慘的是錢花完了,人還沒走!」完整詮釋出長壽背後的困境。因此,及早準備退休金以降低風險是當務之急。
一般受薪階級累積退休金的來源不外乎三種:政府的退休制度(勞保年金/勞退年金/國民年金)、薪資儲蓄,以及投資理財。其中,退休年金制度的金額有限且固定,甚至有破產風險,而薪資增長幅度往往跟不上通膨,唯一有機會累積退休金的方法僅能藉由投資,惟投資獲利不易,必須找出有效率且能相對降低風險的方式。
多數人都知道,「定期定額投資基金」最適合上班族準備退休金,其優勢在於,從薪資帳戶自動扣款可強迫儲蓄投資,若能維持紀律,隨著時間累積定能享受豐碩的果實。
然而,根據統計,即便是定期定額投資,人們還是很容易陷入追高殺低的循環。回顧2007年2月至11月,臺股從7千點挑戰萬點,帶動定期定額人數衝上32萬人歷史高點,不料遇上金融海嘯,崩跌逾5成;而在2009年1月,定期定額人數回到20萬人低點後,臺股卻隨著國際股市築底後大漲超過110%,人數重回29萬。其後面對歐債危機衝擊,臺股再重挫,定期定額扣款人數在之後十年持續減少。
近年在全球低利率環境下,臺股一路突破萬點,寫下史上萬點時間最久的多頭行情,同時也推升定期定額人數重回30萬;2022年則因美國暴力升息下跌三成,定期定額湧現停扣潮,跌至22萬人,未料2023年臺股卻上漲至7月31日盤中的最高點17,463。
上述歷史相信讓許多讀者心有戚戚焉,因此,遠東商銀提出一個顛覆性的定期定額投資概念--「選擇波動較小,但長期績效穩健增長之全球型標的」。過往無論是媒體、財經專家或教科書,總推薦波動較大且長期趨勢向上之標的,作為定期定額投資的選擇,才能發揮「平均成本」的優勢(漲時少扣、跌時多扣)。儘管觀念正確,卻違反人性,因為人們往往為了趨避風險,而在下跌期間最應該加碼續扣之際,決定嘎然而止,在市場行情看好時才開始投資。由此可知,「低波動、高累積」的標的可幫助投資人克服人性的弱點,更容易維持紀律扣款,在未來享受甜美的果實。
大家不妨重新審視自己的定期定額投資經驗,以及目前的投資標的,考慮調整為相對低波動、高累積的基金,說不定能改善投資習性,及早存夠退休金!
圖片來源:freepi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