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號 生活情报
为什么手机广告总能读懂你的心?
远东新世纪 / 简筠茹


您是否曾有以下经验:刚和朋友聊完一款运动鞋,过不久它就出现在手机里「追着你跑」?今天提到某间餐厅,隔天就在社群平台看到它?这是巧合,还是手机里藏着一双无形的耳朵会窃听?随着数位科技普及,智慧型设备已经渗透我们的生活,却也打开了一扇洩漏隐私的后门。本期「资讯网」揭开手机偷听的谜团,教您如何保护个人的数位隐私。
是手机助理,还是监听员?
为什么每次聊到某个产品后,相关广告就立刻出现在手机中?实际上,手机未必需要偷听,就能预测你的需求。资安专家Jake Moore指出,使用者每一次搜寻、点击和滑动停留的时间,都会留下数据轨迹,经过精密的演算法分析后,就能勾勒出个人的兴趣、购物习惯,甚至预测他想购买的商品。科技公司透过使用者的行为数据,建构出一个虚拟的「数位分身」,让广告商得以精准掌握目标族群的下一步行动。
语音助理如「嘿,Siri」或「OK,Google」,则是另一类型的数据蒐集工具。为了确保能即时回应用户的指令,此类型的语音助理必须长期监听周遭的声音,却带来隐私风险。2019年,苹果的语音助理Siri被发现录下用户的私人对话并存档,虽然官方宣称Siri录音仅用于改善服务,且数据已进行匿名化处理,却仍引发用户对数据保护的担忧,最终支付USD 9,500万和解金以平息集体诉讼。
超音波装置追踪技术:看不见的监视器
现代科技的监控手段已超越人类的想像,您可曾疑惑,为什么一台智慧气炸锅,需要获取手机的录音权限?不合理的权限要求,暗示着深层的隐私风险。现在有一种更隐密的监控方式「超音波跨装置追踪技术」,透过人耳无法察觉的声波,悄悄在各种设备间传递信息。商家可以利用店内安装的发射器,发送特殊的声波信号,个人的手机或笔电成了接收器,默默记录着使用者的一举一动,从逛街的路线、停留的商店、感兴趣的商品,到日常生活的作息模式,都可能被完整记录。某些Android应用程式更在未告知用户的情况下,植入此项功能,用以追踪使用者的行为,并精准投放广告。
重夺隐私主控权的五大关键
面对隐私威胁,我们并非毫无招架之力。以下提供五项行动措施,帮助你重新掌握隐私控制权:
- 检查应用程式权限:下载新应用程式时,第一步就是检查权限设定。很多软体会要求存取麦克风和相机,但并非每个应用程式都需要这些功能。删除多余的权限,将能有效减少监听风险。
- 语音助理休息一下:如果你不常使用语音助理,建议直接停用Siri或Google Assistant。(在手机的系统设定选项中,可找到停用语音助理的方法)
- 更新手机比追剧重要:看似平凡的更新通知,可能是保护隐私的关键步骤。定期更新手机作业系统和应用程式,是修补已知漏洞、抵御新型攻击的最基础步骤。
- 帮隐私数据上锁:启用多重因素验证(MFA),如:输入一次性验证码,或使用生物辨识,都能降低帐号被盗的风险。
- 别让社交平台变成个资提款机:在Facebook、Instagram等社群平台上,调整隐私设定,将公开资讯减少至最低,避免个资摊在阳光下。
法规是数位护身符
除了个人行动,法规也是保护个资的重要防线,而且随着隐私议题受到更多重视,许多国家开始强化个资法规,如:欧盟的《一般资料保护法规》(GDPR)和美国的《加州消费者隐私法》(CCPA),都致力于限制企业对个资的滥用行为,并赋予用户对自身数据更大的控制权。企业也应自律并遵循相关法规,以免蒙受昂贵的罚款和声誉损失。建立完善的资安策略,不仅是遵法义务,也是企业获取客户信任的关键。
智慧生活与隐私的平衡之道
享受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更需要警惕其对隐私的影响,毕竟科技应该是服务我们的工具,不是监控的枷锁,而保护隐私的第一步就是提高个人的警觉性。让我们共同努力,现在就打开手机,审视各个应用程式的权限,为数位生活筑起一道安全防线。
*图片来源:freepi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