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English version is AI translated.

Continue
本期索引

2001年05月號 专题报导

从远东纺织成立研究所谈「知识经济的核心价值」

/ 新埔化纤厂.吴汝瑜
  研究所成立的目的有二:一是将远东纺织由传统产业逐步转型为知识经济的产业,二是确保企业的永续发展。大家千万不要以为像远纺这样大的企业一定可以永续经营,且看二十世纪初美国十二家最大的企业,如今只剩下一家能够过渡到二十一世纪。基於此,研究所未来要达到的目标为:巩固现有的核心技术、加速化纤新产品的开发(我们相信:只有「夕阳产品」没有「夕阳工业」)、积极踏入其他知识更密集的经济体系,累积知识,创造利润。   目前研究所是从化纤部先开始,成立「高分子化学研究组」与「纤维高分子加工研究组」,未来的初步规划是至少要成立五个研究组,除上述二组外,另加上「尖端材料组」、「精密化学组」与「光电材料组」,这三个未来的研究组与我们目前核心技术差距不大,所以较容易达成目标。   1960年以前,世界绝大部份贸易为天然资源,那时澳洲、纽西兰为世上最富裕国之一,1960年以後,工业产品慢慢演变为世界贸易大宗,工业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挤身为全世界最强的国家。但70、80年代,亚洲新兴工业国兴起,挟着低廉的劳工,迫使欧、美、日许多工厂关门,虽然很多传统工业已不复见,但欧、美、日各国并没有倒下,反而更强,尤其是美国,凭藉丰沛充裕的高级知识份子,发展了目前所谓的「知识经济」,如微软(Microsoft)、英特尔(Intel)等公司。微软总裁比尔盖兹从一个没有任何有形资产的人,赤手空拳在短短20年成为全球最有钱的人;台湾也是一样,「台积电」、「联电」等公司,在成立数年後,公司获利就超越成立数十年、资本额远大於它们的众多有名大公司。   以经济学的眼光来看,生产稻米是在「完全竞争市场」,利润是最微薄的,因为全世界各国的人只要有土地都可生产稻米。工业产品也是一样,当人人都会生产时,公司就没有利润了。千万不要以为只要能大量生产(mass production)就可以保证利润,在台湾,农人是最穷、最辛苦的,有人认为他们穷是因为耕地面积太小所致,但在美国、加拿大、澳洲,农人的耕地面积虽比我们大数十、数百倍,他们仍是最穷、最辛苦的一群人,原因就是种植一般蔬果谷物是在完全竞争市场内,当然没有利润,反而言之,如果肯花脑筋改良农业上的某些产品,则必定赚钱(例如当初南部开发「黑珍珠」莲雾的人,一定赚了大钱)。这件事给我们两个启示:一是经过研发而开发出的优良产品,远比能大量生产的一般产品重要。二是在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内,只要有新产品,还是可以赚钱的。毕竟知识经济的核心就是要创新(innovation),有了创新的产品,利润才能大幅提高,因这是独占的市场,我们如能使产品永远是独占或寡占,而不沦落於毫无利润的完全竞争市场中,公司就永远有利润,但产品要永远在独占或在寡占的市场里,就必须不断的努力研发、创新,舍弃无法获利的旧产品,开发利润高的新产品,这样企业才能得到永续,员工才能享受成功的果实。   既然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而创新需要高水准的人才,所以,研究所将会在国内外找一些key researcher,带动研发工作。此外,研究所除了「质」外,也须讲求「临界量」(critical mass),亦即研究所的人和设备必须超过某个临界量才能发挥作用。只礼聘一、二个世界顶尖科学家来做研究,是无法做出一番好成果来的,必须搭配其他的科学家、工程师、技术员,才能有好的研究成绩。因此,为了提高研究所的critical mass,将来会主动和元智大学、亚东技术学院结盟,共用人才、研究设备与软体。此外,公司也计划成立上海研究所,利用中国大陆充沛的科技人才,与台湾的研究所相辅相成。除了远东的企业大学外,我们也会积极拜访台湾与大陆有名的大学,选择一些研究题目和教授们共同开发,从这些合作研究寻找专才,纳入研究所。   另外,台湾有一项研究资源我们过去一直该利用,却没有好好的利用的就是「工研院」与「中科院」,尤其是「工研院」拥有庞大的优秀人才,其研究的领域都是在应用科技上,国内有非常多公司都是因接受「工研院」的技术转移而茁壮,未来研究所会积极参与并引进「工研院」及「中科院」的研究成果。   在企业的纵向整合方面,这是企业各公司长期来都想做、都应做,但是还没有开始做的事。研究所最近向上与东联化学及工研院化工所合作开发盐基性染料聚酯原料SIPE;向下主动邀约亚东技术学院、全家福制衣共同开发技术层次较高的织物。今年三月廿一日,通过一次技术整合会,大家热烈讨论并得到合作的共识。   虽然公司成立了研究所,但未来的5年、甚至10年,研究所的大部份工作还是会放在新产品的「开发」上,以确保公司投资在研究所的投资报酬率。但另一方面,也绝不会放弃一些具有前瞻性、有潜在庞大市场的高科技研究工作,并审慎挑选一些「研究」题目,至於「基础研究」(basic research)工作还是交由政府或大学所执行。   研究所从今年年初,由原化纤事业部研发科的13人加上由化纤部各事业群调入的11人,於二月中旬正式展开工作,初期总共仅有12位研究员及工程师,但一口气同时接下了18个研究计划,这在以前是很难想像的。以往是一个研究计划好几个人做,现在则是一个人要参与好几项计划。然而即便如此,研发的速度与效率绝对不会因为题目多而降低。这是如何做到的呢?凡是做过研究的人一定都很清楚,在研究的过程中,很多时间是完全没有产率的(non-productive),如:等待化学原料、新设备的时间、设备故障的修理时间,这些时间往往比真正做研究的时间还长。如果每个人可以负责两个以上的研究题目,当一个题目碰到「等待期」,便可以做另外的题目,如此即可大幅提昇研究员的工作效率。相信在同仁的共同努力下,研究所将来一定会成功的。 ..............................
回上一页  回单元索引
留言(0)

你可能会喜欢的Recommend

活动分享Ev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