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English version is AI translated.

Continue
本期索引

2010年04月號 专题报导

作育英才,奠基实业根本

远东人月刊 / 编辑室辑

  人类因梦想而伟大,有梦想才会勇於接受挑战,才能成就伟大。远东集团创办人徐有庠先生除了梦想与勇气之外,更有关怀别人的同理心。

  远东以纺织起家,逐渐扩充至水泥、百货与运输等行业,一路跟着台湾社会的需求,远东集团各事业体的发展,就是台湾经济发展的缩影。经济成长过程中,最基础的教育最容易被忽略。由於大时代的悲剧,创办人徐有庠在15岁即辍学当学徒,没机会读书,他特别能体会无法受教育是件很遗憾的事。因此效法他最崇敬的企业家先贤张謇「父教育,而母实业」的精神,先後创办了亚东工专与元智工学院。当时纺织及水泥需要大量劳力,但技术人才严重不足,因此,教育部提出「建教合作」的构想,推动增加技术人员的养成教育。1969年,徐有庠创办私立亚东工业技艺专科学校(2000年起改制为亚东技术学院),是第一所私立两年制专科学校,同时设有夜间部。

  徐有庠很早就观察到,虽然在基础教育阶段,政府提供了完备的义务教育,但是有些人的才能,还是会因为经济条件上的劣势,无法受到完整的启发。他特别关切那些因为家境较差,提早就业的年轻孩子,开办夜间部的目的,就是希望提供已就业青年一条更宽广的道路。基於这个考量,徐有庠也在1981年接掌台北县平溪乡的豫章工商。豫章的学生多半是煤矿工人子女,由於平溪一带矿场日渐荒废、人口逐年外移、学校人才与财务交困,他决定接手,并因考虑招生而迁校到远纺泰山厂,接着再合并桃园复兴工商补校以及荣隆女子补校,一并迁校到板桥,提供当时在板桥、五股、泰山、桃园工业区一带工作的年轻孩子,能在下班後继续求学,也达到乡间兴学,作育穷乡子弟的目标。

  当台湾经济面临从劳力密集跃升为技术密集型态,徐有庠觉得两年制工专还不够,等到1985年教育部开放准许私人设立工学院、医学院或技术学院之後,他在1989年创办了元智工学院(1997年起改名为元智大学)。元智的筹设,一开始就设定目标,要在最短时间,让元智成为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高科技学府。20年来,元智果然不负众望,以创新策略改革国内高等教育,诸如实施教师绩效奖励制度、推行三明治教学法的专业实习制度、建立教学品质保证系统等,於1999年获得英国BSI公司推荐,成为国内第一所取得教学行政品质ISO9001国际认证的大学,也於2003年通过行政院审核,成为国内第一个荣获国家品质奖的教育机构。

  礼记学记篇说:「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乡有序,国有学。」「塾」、「庠」、「序」、「学」是古代各级学校的名称。徐有庠相信,父亲为自己取这个名字,一生注定和教育有些因缘,他也相信,教育陶铸人才,人才造就了,实业才能推动。传承了创办人深耕工业、播种公益的理念,致力教育文化与企业发展,将一直是远东集团双轨并行的目标。(本文转载自远东集团60周年特刊──「远东」)

.................................

回上一页  回单元索引
留言(0)

你可能会喜欢的Recommend

活动分享Ev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