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3月號 乐活职人
「新常态」是顺风车,还是逆风帆?──谈企业财务转型
扬州总部 / 俞瀛琁
唐朝最为人知晓的是太宗贞观之治;日本因明治维新习法西方而成为野心勃勃的强权;清朝末期曾发生功败垂成的戊戌变法;美国则在1929年经济大萧条时,罗斯福总统推出了脍炙人口的新政。「新常态」(New Normal)这个名词与概念是在2010年达沃斯(Davos)世界经济论坛中,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总裁穆罕默德?埃尔艾里安(Mohamed El-Erian)首次提出,主要论述美国次贷风暴渐趋平息之「後危机」时代,金融体系如何降低财务杠杆与加强政府干预的疗伤措施,以及企业在冲出动荡迷雾後,对於消费者/消费模式/行销方向的重新定位。
中国自1980~90年代推动所谓「改革开放」後,经历了20~30年的高速成长期,每年经济成长率几乎均呈两位数百分比前进,不仅换得跳跃式的外汇存底增长和国民人均收入逐年上升,同时也积累下负面的结果,包括严重的环境污染与低效高能耗的产能重复投资,而政府机器则衍生出既得利益者的暴富、金权结合的贪腐,以及只看数字不重实质的形式主义挂帅。这个运转30年的机器需要休息与调整了,中国新一代的领导人站上舞台後,深知其担之重、其任务之关键,「新常态」这个思维与焉产生,并逐步转化为实际的行动纲领。
2014年5月,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在地方考察时,首次提出「新常态」这个新名词与新概念,事後各种评论及政府的官方定调陆续呈现在世人面前,在此笔者不再对其主题重复赘述,而就「新常态」即将落实的施政对於企业运作,乃至财务操作的影响,分享个人的观点与预测:
一、 经济成长由高速调降为具持续性的中高速
在廉价劳工和人口红利失去竞争力後,大陆的经济成长已进入不能回头的尴尬下滑期,继续横冲直撞只能等着「硬着陆」;若转型成功,则还有机会在「软着陆」後来个华丽转身。然而,一个庞大的经济体想轻巧转身谈何容易,面对的是失业率的高砌与产业提升不可及的风险。「中高速」可以视为一种自我安慰的期望,要立刻摆脱低成本、高污染的结构,收掉低效率、高耗能的产业,不是喊一个较低的经济成长数字就能解决的。从财务角度来看,在果断切断这条脐带的同时,充裕的货币供给与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必须的,为老企业在去化这些沉入成本及新兴企业在挣扎冒头的同时,提供较低廉的资金,让他们缓口气或吸口气,得以度过紧要关头而顺利的存活下去。现阶段所谓的「产业转型」,重点在於服务型产业产值的窜起,象徵着大量就业岗位的满足,也意味着在投资与出口双双不济的情况下,内需市场的刺激。
二、 总量变区间/粗放转精准的调控模式
央视网有一段话阐述得极为传神:「新常态带来了一系列多年求之不得的新变化,针对调整伴随的强烈阵痛与经济下行的压力,中国放弃了沿用多年、数度轮回的强刺激做法。由过去的总量调控改为区间调控,投资方式由大水漫灌改为喷灌和滴灌,投资投向由以往的粗放式改为精准式定投,更加注重向补齐城乡基础设施等短板倾斜。」这段话具体落实始自2014年两次针对三农的定向降准(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未来这种定向的做法仍会持续,以确保嗷嗷待哺的中小微企业与农民/农业受到政策的贴身照顾,而不是让资金在流到他们家门口前,已被央企与国企吸乾,或是根本得不到银行的输血。预判「定向降准」应会较「全面降息」来得频繁,因为後者仍属大水漫灌范畴,这种水会四处乱流,极难控管,且货币利差会影响汇率,毕竟人民币因利差而产生大幅贬值的预期或实质,是人民银行在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当口最不乐见的。
三、 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及行政权力下放
我们宁可将一党专政的缺点放在一边不谈,因为这个模式在某种条件下,政权相对稳定,但不讳言的,政党、军队、执法机关等所有公部门都掌控在一个权力之下,时间久了,其贪腐、低效、官僚等弊病无可避免。改革或不改革都有动摇国本的风险,中国睿智的领导人勇敢选择了直面冲击,雷厉风行与既往深咎的结果,产生了寒蝉效应,公部门的不作为与不愿当责有扩大蔓延的趋势。反观与企业财务及贸易相关的外汇管理/银行监管/关务系统,却在这方面执行得可圈可点,举凡在法规/办法大框架的规范下,均能站在服务企业的立场,合理给予适当的弹性调整、主动想方设法协助企业解决问题,从善如流的接受与国际运作接轨的作业建议,不过这些亮点尚未在税务系统中看到。
四、 金融面的开放与限缩
一面踏上利润只准增不得退的不归路,一面迎接利率自由化获利萎缩的肉搏战,还要外御互联网金融、民营银行与影子银行等新兴金融兵团的围攻,压箱底的房地产质押与贷款正逢山雨欲来,盘根错节的地方政府债务还积重难返,这就是目前国营金融机构的「新常态」。开放意谓着分食大饼的竞争者增多,是新来者的机会,却是既得利益者的割肉,甚至淘汰,此时企业反倒成了鹬蚌相争中的渔翁。在风险与报酬的掂量下,金融市场上环肥燕瘦的理财产品任君挑选,或来自银行、证券、信托、互联网,或产品是存款、国债逆回购、理财套餐、私款量身定制,对於企业理财创益来说,何尝不是一个绝佳的契机。即使不踏足资金进入房市/股市的红线,不进入高风险的投资禁区,企业想要获得合理但丰硕的利润仍不难。
大陆的经济计画以五年为一个基数,「十三五」就是65年,这一代正接棒了大船驶向何方的神圣使命。「新常态」其实是新动态,前行的过程中,常态是短,动态却长,短暂的风平浪静夹杂着经常的风雨飘摇,领导人的企图心与魄力随时面临挑战。如今中国的任何动静均足以影响全世界,世人看中国已不能再是头戴斗笠、手摇舢板的歧视眼光,对於内部改革的阵痛与混乱,建设性更该多於批判性,此时若能卷起袖、帮把手,更胜於旁观看笑话。再次强调,新常态只是阶段性,「转型」才是真目的,而且只能成功,不许失败。
******************************************
中国自1980~90年代推动所谓「改革开放」後,经历了20~30年的高速成长期,每年经济成长率几乎均呈两位数百分比前进,不仅换得跳跃式的外汇存底增长和国民人均收入逐年上升,同时也积累下负面的结果,包括严重的环境污染与低效高能耗的产能重复投资,而政府机器则衍生出既得利益者的暴富、金权结合的贪腐,以及只看数字不重实质的形式主义挂帅。这个运转30年的机器需要休息与调整了,中国新一代的领导人站上舞台後,深知其担之重、其任务之关键,「新常态」这个思维与焉产生,并逐步转化为实际的行动纲领。
2014年5月,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在地方考察时,首次提出「新常态」这个新名词与新概念,事後各种评论及政府的官方定调陆续呈现在世人面前,在此笔者不再对其主题重复赘述,而就「新常态」即将落实的施政对於企业运作,乃至财务操作的影响,分享个人的观点与预测:
一、 经济成长由高速调降为具持续性的中高速
在廉价劳工和人口红利失去竞争力後,大陆的经济成长已进入不能回头的尴尬下滑期,继续横冲直撞只能等着「硬着陆」;若转型成功,则还有机会在「软着陆」後来个华丽转身。然而,一个庞大的经济体想轻巧转身谈何容易,面对的是失业率的高砌与产业提升不可及的风险。「中高速」可以视为一种自我安慰的期望,要立刻摆脱低成本、高污染的结构,收掉低效率、高耗能的产业,不是喊一个较低的经济成长数字就能解决的。从财务角度来看,在果断切断这条脐带的同时,充裕的货币供给与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必须的,为老企业在去化这些沉入成本及新兴企业在挣扎冒头的同时,提供较低廉的资金,让他们缓口气或吸口气,得以度过紧要关头而顺利的存活下去。现阶段所谓的「产业转型」,重点在於服务型产业产值的窜起,象徵着大量就业岗位的满足,也意味着在投资与出口双双不济的情况下,内需市场的刺激。
二、 总量变区间/粗放转精准的调控模式
央视网有一段话阐述得极为传神:「新常态带来了一系列多年求之不得的新变化,针对调整伴随的强烈阵痛与经济下行的压力,中国放弃了沿用多年、数度轮回的强刺激做法。由过去的总量调控改为区间调控,投资方式由大水漫灌改为喷灌和滴灌,投资投向由以往的粗放式改为精准式定投,更加注重向补齐城乡基础设施等短板倾斜。」这段话具体落实始自2014年两次针对三农的定向降准(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未来这种定向的做法仍会持续,以确保嗷嗷待哺的中小微企业与农民/农业受到政策的贴身照顾,而不是让资金在流到他们家门口前,已被央企与国企吸乾,或是根本得不到银行的输血。预判「定向降准」应会较「全面降息」来得频繁,因为後者仍属大水漫灌范畴,这种水会四处乱流,极难控管,且货币利差会影响汇率,毕竟人民币因利差而产生大幅贬值的预期或实质,是人民银行在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当口最不乐见的。
三、 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及行政权力下放
我们宁可将一党专政的缺点放在一边不谈,因为这个模式在某种条件下,政权相对稳定,但不讳言的,政党、军队、执法机关等所有公部门都掌控在一个权力之下,时间久了,其贪腐、低效、官僚等弊病无可避免。改革或不改革都有动摇国本的风险,中国睿智的领导人勇敢选择了直面冲击,雷厉风行与既往深咎的结果,产生了寒蝉效应,公部门的不作为与不愿当责有扩大蔓延的趋势。反观与企业财务及贸易相关的外汇管理/银行监管/关务系统,却在这方面执行得可圈可点,举凡在法规/办法大框架的规范下,均能站在服务企业的立场,合理给予适当的弹性调整、主动想方设法协助企业解决问题,从善如流的接受与国际运作接轨的作业建议,不过这些亮点尚未在税务系统中看到。
四、 金融面的开放与限缩
一面踏上利润只准增不得退的不归路,一面迎接利率自由化获利萎缩的肉搏战,还要外御互联网金融、民营银行与影子银行等新兴金融兵团的围攻,压箱底的房地产质押与贷款正逢山雨欲来,盘根错节的地方政府债务还积重难返,这就是目前国营金融机构的「新常态」。开放意谓着分食大饼的竞争者增多,是新来者的机会,却是既得利益者的割肉,甚至淘汰,此时企业反倒成了鹬蚌相争中的渔翁。在风险与报酬的掂量下,金融市场上环肥燕瘦的理财产品任君挑选,或来自银行、证券、信托、互联网,或产品是存款、国债逆回购、理财套餐、私款量身定制,对於企业理财创益来说,何尝不是一个绝佳的契机。即使不踏足资金进入房市/股市的红线,不进入高风险的投资禁区,企业想要获得合理但丰硕的利润仍不难。
大陆的经济计画以五年为一个基数,「十三五」就是65年,这一代正接棒了大船驶向何方的神圣使命。「新常态」其实是新动态,前行的过程中,常态是短,动态却长,短暂的风平浪静夹杂着经常的风雨飘摇,领导人的企图心与魄力随时面临挑战。如今中国的任何动静均足以影响全世界,世人看中国已不能再是头戴斗笠、手摇舢板的歧视眼光,对於内部改革的阵痛与混乱,建设性更该多於批判性,此时若能卷起袖、帮把手,更胜於旁观看笑话。再次强调,新常态只是阶段性,「转型」才是真目的,而且只能成功,不许失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