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English version is AI translated.

Continue
本期索引

2021年02月號 生活情報

過敏病人如何聰明就醫 --你真的需要過敏原檢測嗎?

亞東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 / 吳建陞

  過敏是一種常見的體質,臨床症狀包括:蕁麻疹、濕疹、氣喘與過敏性鼻炎等,如果病程延長且反覆發生,會造成生活上很大的困擾,坊間因此流傳許多似是而非的「醫療常識」,本文將打破這些迷思,助您成功遠離過敏人生。


366O01  所謂「聰明就醫」是一種新的觀念,讓民眾了解正確的醫療資訊且運用於就醫決策,避免不必要的檢查、藥物或是手術。

  以下將針對美國過敏氣喘與免疫學對於過敏的相關建議闡述如下:

一、不建議在沒有特定可疑的食物過敏病史下,檢查過敏原IgE指標

  針對原因不明的皮膚過敏,一般民眾常認為,只要抽血就能知道是什麼食物引發過敏,未來只要避免該類食物即可。然而,過敏不一定是攝入特定食物或吸入過敏原,有時睡眠不足或壓力也會導致症狀,因此臨床上常常問不出相關因素,而且一般過敏原檢驗不可能包含每一種食物。以物理性的蕁麻疹為例,主要透過問診即可,並不需要抽血。

  不只如此,過敏原檢驗的特性也不適用於篩檢,只適合用來確認可能的過敏原。一般食物或藥物過敏是在入口30分鐘~2小時後,出現嘴麻、喉嚨不舒服、氣喘或起疹子的症狀,如果症狀非常明顯,就可以依病史診斷,不須檢測過敏原。

  因此,過敏原檢測只適合用於提高疑似食物過敏診斷的確定性。五歲以下的幼童異位性皮膚炎,健保可給付過敏原檢測,主要因為兒科病人問診溝通相對困難,故以抽血檢驗輔助,而成人過敏原檢測的適用範圍其實不大。

二、不建議針對慢性蕁麻疹執行常規檢驗

  慢性蕁麻疹的定義為:超過六週以上的蕁麻疹,身上的疹子就像被蚊子叮到一樣,凸起一塊一塊,伴隨癢感。通常不會因特定食物引起,極少數是由天天吃的健康食品或藥物引起,導致診斷困難。

  報章雜誌上曾報導,有病患因為皮膚癢,抽血檢查才發現肝腎功能異常,這其實是很少見的案例,只要定期健檢即可降低這類情況。免疫風濕科門診中,有時會針對慢性蕁麻疹檢查血球分類,確認與過敏相關的嗜伊紅性白血球有無異常增加,也會看看肝腎功能是否異常,好讓病人安心。至於過敏原檢測只有在高度懷疑特定過敏原的情況下,才會建議病人自費檢查。

  另外,有些很特殊的情況,例如遇到心跳太快的過敏病人,就會檢查甲狀腺功能,因為少數甲狀腺亢進的病人會合併頑固性蕁麻疹,如果在治療蕁麻疹的抗組織胺藥物之外,再加上治療甲狀腺亢進的藥物,效果會更好。

  有些患者擔心,慢性過敏是否代表免疫力不好?精確地說,過敏是一種造成不適且似乎沒有意義的免疫反應,但是通常不影響對於病原菌的抵抗力,因此只要安心配合治療過敏症狀即可。雖然免疫系統很複雜,沒有單一的對應檢驗可以直接反映,但只要透過問診與基本檢驗就可以處理。

三、不建議開立沒有醫學根據的過敏檢驗,例如:過敏原IgG檢驗,或者未經詢問病史逕行開立篩檢性的過敏原IgE組套檢查

  過敏原的IgG檢測常常被冠上「慢性過敏原檢測」的名稱,這是錯誤的觀念。事實上,這類檢測只會徒增困擾,因為人體血液中的食物IgG抗體通常與過敏無關。不僅如此,針對食物的IgE檢測,在沒有懷疑特定過敏原卻全面篩檢的情況下,抽血結果非但不準確,更會造成民眾飲食上的陰影。過敏原檢測的原理是條件機率,解釋上不如高血壓量血壓或糖尿病測血糖那麼直覺,判讀上必須謹慎。

  綜上所述,過敏原檢測只有在可以影響醫療決策時才有意義。錯誤的觀念如果沒有澄清,再多的過敏檢查也不能帶來安心。「聰明就醫」觀念的推廣可以避免過度檢查造成不必要的花費與焦慮,而慢性過敏最重要的是請醫師調整一個長期安全的治療組合,以減少過敏的不適。雖不能保證根治,但長期治療下,都有機會獲得緩解。期待讀者建立正確的觀念,配合醫師診療,好好照顧自己。

#

回上一頁  回單元索引
留言(0)

你可能會喜歡的Recommend

活動分享Ev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