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English version is AI translated.

Continue
本期索引

2022年05月號 封面故事

突破傳產窠臼 亞洲水泥與環境共榮

顏嘉璐 / 亞洲水泥
播放语音

  這幾年,因為環保意識抬頭,各家水泥廠無可避免背負著高碳排、高耗能的原罪,但許多人卻忽略了,「水泥」其實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亞泥面對宿命卻不認命,努力顛覆外界對於傳統水泥的印象,用專業技術告訴社會,水泥廠與環境的融合,有著無限可能!


   在臺八線上,騎著腳踏車往太魯閣的方向前進,微風徐徐,偶爾飄下幾片鳳凰木落葉。亞洲水泥花蓮廠就位於道路的左側,低調務實地生產著各種造橋、鋪路、蓋房子等重大建設所需原料。 

水泥廠旁私密景點 令人驚呼連連的生態教室

381G02  「哇!這隻蝴蝶長得好像枯葉喔!」、「牠停在我的衣服上,都不怕人耶!」、「小朋友們知道嗎?蝴蝶其實自備太陽能接收器,就在翅膀上喔!」 

  COVID-19疫情爆發前,上述遊客和導覽員之間的對話,是亞泥生態園區的日常。這座占地逾一公頃的生態教室,不像一般遊樂園區花俏,因為這裡是以「還原自然」的模式佈置栽植,避免過度的人工開發,影響生態發展。

  亞泥生態園區位於亞泥花蓮廠的正對面,栽種約250種臺灣原生 植物、培育10多種竹節蟲、復育包括國家三級保育類蝴蝶「黃裳鳳蝶」在內,共35種蝴蝶。張志鵬副總 經理兼總廠長說:「臺灣是蝴蝶王國,我們不能辜負這份美名,亞泥生態園區的導覽員還有老師們,是帶著對生態的使命和熱情,不定期上礦山調查,蒐集當地的蝶種與竹節蟲,協助繁殖復育,讓所有到訪園區的民眾不用上山下海,也能跟大自 然親近與 學習。」

  根據最新統計,從2020年初到2021年五月,總入園數約10萬人,如今因為疫情,暫停對外開放,但為了讓生態教育突破時間與空間限制,亞泥每周都將園區內動植物的生活實況,剪輯成知識性短影音,放上YouTube和Facebook,讓民眾透過網路學習生態知識,近一年下來,累積的觸及數已經突破百萬大關。

  荒野保護協會花蓮分會前會長熊帆生就曾經提到,「蝴蝶、竹節蟲跟眾多原生植物能在工廠附近生存,證明亞泥生態園區是一個好的場域,乾淨沒有敵害。」 

亞泥生態環臺列車 榮獲永續行動獎

381G03  「生態教育不該有藩籬。」這也是不少投入環境工作的亞泥人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而要突破藩籬,必須有創意。大家是否想過,當生活在大自然的竹節蟲,進駐到城市裡的百貨公司,會和民眾激盪出什麼樣火花?亞泥生態園區不但做到了,還因此榮獲第一屆「TSAA臺灣永續行動獎」肯定。2019年到2020年間,亞泥舉辦「節節高升--亞泥生態園區巡迴展」,總計253天巡迴7個縣市,由6名解說員引導數十萬名大小朋友,在都市裡體驗很不一樣的生態知識,將環境保育的正向力量向外傳播。

  亞泥延攬曾經是中學生物老師的藍振峰擔任生態專家,他也在這場生態巡迴展扮演重要角色,因為展覽過程中,竹節蟲的運送路程、展示環境、溫濕度的調控,以及食草數量的補充…等,都得符合竹節蟲的生存需求,藍老師緊盯各項細節,不容許有任何疏漏,就是要避免竹節蟲因為「離鄉背井」出現不適。

  生態解說員譚文政回憶起那段陪著竹節蟲環島的時光,笑著說,「人跟蟲都累壞了,但看到這麼多大小朋友意猶未盡,一切都值得!」他不諱言,展覽時也曾遇到對亞泥存有誤解的民眾,但經過理性溝通、詳細說明,加上親眼看到亞泥對生態教育的付出,都一一扭轉偏見,「這應該也是意想不到的收穫吧!」 

亞泥通過SBTi審查 減碳目標躋身世界級

  經濟部工業局曾經在2017年十月出版的「能源密集產業低碳綠色製程典範案例彙編」專刊中,提到亞泥花蓮廠是「低碳製程節能模範生」,以多達9頁的篇幅,肯定亞泥長期致力推動綠色生產製程,降低環境衝擊。更讓亞泥人驕傲的是,亞泥於2021年初,正式通過國際上嚴格的科學基礎目標倡議組織(Science-Based Targets initiative, SBTi)審查,成為全球第四家完成減碳目標設定、具體回應全球氣候控制升溫2°C以下(well-below)的水泥公司。

  SBTi是由碳揭露專案(CDP)、聯合國全球盟約(United Nations Global Compact)、世界資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以及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ldlife Fund)共同發起設立,以達成全球控制暖化趨勢在2°C之內的總碳排為基礎,促進企業採取更科學的方式達到節能減碳。亞泥的科學減量承諾,是將2019年設定為基準年,承諾到2025年,包括臺北總公司、新竹廠、花蓮廠,範疇一加範疇二的水泥膠結材料排放強度降低8%,相當於減少25.8萬多噸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亞泥花蓮廠一天能生產10萬包袋裝水泥,張志鵬副總兼總廠長說:「對水泥廠來說,只要碳排低,就能提高競爭力!」為了落實減碳目標,亞泥花蓮廠啟動兩大行動方案,一是積極推動循環經濟,減少天然礦物與燃料的使用,改由其他產業已煅燒過的高鈣含量廢棄物或副產品,作為替代原料,並以含生質物的廢棄物,作為替代燃料;一是在製程中,藉由科學精算,調整石灰石摻用比例,減少使用高排碳量的熟料,以國際ASTM C595水硬性混合水泥標準為例,水泥中石灰石摻用上限為15%,亞泥目前部份外銷的水泥,已參照國際標準生產,符合全球節能減碳趨勢。

  亞泥花蓮廠陳志賢首席副廠長曾多次受邀參與淨零排放相關論壇,分享亞泥的減碳成就,他也強調,亞泥有信心逐年減少排碳量,超前SBTi設定時程,提早達標。根據內部估算,光是2020年亞泥使用替代原、燃料共計23.9萬噸,總減碳量約6萬噸,相當於160座大安森林公園一年的碳吸附量。

381G01

水泥業創舉! 亞泥「全岸電」打造綠色低碳港

  亞泥除了在開採、生產等階段,不斷研發低碳製程技術,對於運銷端的節能減碳,同樣不馬虎。2021年中宣布,自主完成水泥船全岸電工程,換言之,亞泥的水泥船停靠港口期間,不再使用船舶發電機供電,全部改用岸上的臺電電源,如此一來,每年不但節省超過1,474噸的船舶用油,更可有效減少5,329噸二氧化碳排放,是臺灣水泥業界的創舉。

  亞泥的岸電工程符合政府推廣綠色港灣的概念,也是全球港口轉型趨勢,消息一出,將近120家國際媒體大幅報導。亞泥花蓮廠楊明欽副廠長說:「理論看似簡單,真正開始執行,才發現挑戰一個接一個。」包括:港口潮差、碼頭範圍、不同船隻的電源設計規範,以及各船的船期和天候配合等因素,施工難度極高,所幸亞泥團隊一一克服,從設計、監造、試車,全部自行研發,也因為這樣的技術自主能力,亞泥在COVID-19疫情期間,依舊能進行水泥船全岸電工程,完全不受影響。

  楊副廠長也解釋,經過驗證,亞泥的岸電工程系統一來可以降低二氧化碳、硫化物以及氮氧化物等空污排放,二來能大幅提升水泥船的卸貨效率,縮短50%的卸貨時程;此外,發電機全部停機,可以減低設備的運轉磨耗、延長使用壽命,最重要的是,這樣獨一無二的技術能力,不但適用於亞泥的水泥船,未來還可推廣到其他航運同業,大家齊心協力,落實低碳綠色港灣。

亞泥全體總動員 積極推動ESG

381G06  臺灣指數公司於2022年三月發布「特選臺灣綠能報酬指數」,表彰臺灣綠色能源代表性股票的含息投資績效表現,亞泥位居前十大,是唯一上榜的水泥公司;也因為亞泥積極推動ESG,連續四年入選臺灣永續指數成分股,李坤炎總經理表示,亞泥在追求經營績效之外,與環境和土地共存、與員工和社會共榮,是絕對不會迴避的企業社會責任,為地球生態永續貢獻一己之力,更是亞泥不變的使命。

  這段話並非口號,而是所有亞泥人腳踏實地的實踐。2021年亞泥董事會成立「企業永續委員會」,並由李總經理督軍,設置「企業永續推行委員會」,從總公司到花蓮廠,跨部門投入、滾動式檢討。近期最受各方矚目的,就是在所有亞泥人通力合作下,於2022年二月完成花蓮玻士岸部落的諮商同意投票,獲得83%居民支持亞泥繼續在當地採礦。

  亞泥公關蔡祐吉經理憶及印象最深刻的場景,「投票前,總公司公關同仁和花蓮廠的原住民同事們,挨家挨戶向居民說明相關內容,就連下了班,大夥兒還聚在 一起討論,心繫哪一鄰講解得不夠清楚、哪一戶還要再多下功夫。」他也說到:「除了第一線同仁的全心衝刺,總公司和花蓮廠所有長官提供的堅強後盾,也是讓投票過關的重要因素。」而這場諮商同意的過程,更成為企業尊重原住民族的典範案例,引起同業跟進學習。

  

  洗刷外界對於水泥業的刻板印象,亞泥人不敢說自己已經做到最好,但保證會越做越好,就像徐旭東董事長曾經說過:「透過所有亞泥人群策群力,讓外界認同亞泥、支持亞泥,讓亞泥成為與時俱進的新世代標竿企業,戮力與臺灣這片美麗土地共存共榮,因為,亞泥的原生DNA 就是環保!」

381G07

#

回上一頁  回單元索引
留言(0)

你可能會喜歡的Recommend

活動分享Ev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