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English version is AI translated.

Continue
本期索引

2022年06月號 生活情報

端午吃「粽」不吃「重」

亞東醫院營養科 / 陳沛穎營養師
播放语音

  端午節吃粽子是傳統習俗,有些民眾習慣DIY獨家肉粽,也有人直接上網選購可口的粽子,但節日過後,總有不少人因為吃太多而產生罪惡感,打算執行減重計畫。其實只要留意一些小祕訣,便能避免這些困擾。本文將介紹粽子的種類以及飲食相關注意事項,祝福大家都能健健康康過端午!


382K01南北粽大比拼

  粽子的主要成分為糯米,依照地區不同,製作方法也有所差異,若自己動手做,食材準備就是一門大學問。目前臺灣的粽子以「北部粽」和「南部粽」為大宗,前者的糯米需先用油炒過,再與餡料一起包入粽葉蒸熟,手法類似油飯;後者則是將生糯米和餡料包入粽葉後,以水煮方式處理。兩種粽子的熱量不相上下,主要仍需考量內餡種類、烹調方式、調味醬料等,若能在吃粽子之前先了解食材特點,就能享受既健康又美味的粽子。

 

健康包粽小秘訣

  長久以來,長輩們總認為:「一顆好吃的粽子,糯米、鹹蛋黃和五花肉,缺一不可!」也因為如此,大家不知不覺吃下過多的澱粉、油脂及飽和脂肪酸。其實,若是以糙米、全穀米、五穀米、燕麥、薏仁、紫米、紅豆、雪蓮子等食材取代糯米,就能增加纖維質攝取,而瘦肉、清雞肉、黃豆、豆乾丁取代五花肉和鹹蛋黃,不僅能降低熱量,亦可減少攝取飽和脂肪酸。除此之外,額外添加菇類、涼薯、竹筍、牛蒡…等食材,一來可以減少糯米的攝取,二來能避免大快朵頤後的腹脹感。

 

如何「選粽不增重」

  市面上粽子的種類琳琅滿目,除了南、北粽之外,也包含粿粽、冰粽、鹼粽…等,選購前應詳細閱讀包裝上的營養標示,因為標示內容除了說明該包裝所含之份量,也會詳列每份粽子的熱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鈉含量。以下簡介各式粽子熱量之差異,透過判讀,你我都能成為熱量控管大師,不必再為過量攝取而產生罪惡感。

382K02

 

吃粽不增重

●搭配蔬果

  由於粽子主要成分為糯米,而糯米屬於直鏈澱粉,不僅不易消化,進食過多可能引起脹氣或腸胃道不適等問題,因此建議食用粽子之餘,別忘記補充蔬菜,多攝取纖維質,以增加飽足感,進而避免食用過量;另外,建議飯後可補充新鮮水果,每次份量為一拳頭大小,以幫助消化。

●少沾醬

  不論北部粽或南部粽,有些民眾習慣淋上醬汁,以增添風味,常見的沾醬包括:甜辣醬、甜麵醬、醬油膏或辣椒醬,但是大多數醬料的鈉含量偏高,容易對身體造成負擔,應減少使用。

 

慢性病友吃粽小技巧

  若您本身是慢性病友,端午節能否享用粽子?答案當然是「可以」!以下將為慢性病友說明端午吃粽小技巧:

●糖尿病

  糖尿病友需注意「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建議選擇與平時飯量大小相似的粽子,盡可能以膳食纖維量較多、升糖指數較低,或是進食後,血糖上升速度較慢的五穀米、全穀米取代糯米,再額外搭配蔬菜。

●腎臟病

  腎臟病友飲食需要限制「蛋白質和磷」的攝取量,由於五穀米、全穀米的蛋白質與磷含量較一般糯米高,因此建議以糯米粽為主,避免紅豆、花生、綠豆、栗子、鹹蛋黃、芝麻等高磷食材,以及豬肉、雞肉、豆乾、干貝、魷魚、蛋黃等高蛋白食材。

●痛風

  研究顯示,高油、高熱量飲食對於痛風病人造成的影響更甚於豆類製品,建議痛風病友勿攝取過量的「肉類和油脂」,此外,也要避免飲酒,以及蝦米、魷魚、香菇、蚵仔、五花肉等食物,以免尿酸過高。

 

  當然,大飽口福後,也別忘記「運動」的重要性,建議散步15~20分鐘或避免久坐,減緩餐後腹脹的不適感。只要把握上述訣竅,相信大家都能吃「粽」不增重,開心享受端午佳節。

#

回上一頁  回單元索引
留言(0)

你可能會喜歡的Recommend

活動分享Events